吕公重修城垣碑记 摘自 焦知云 《荆门古碑》上册 辑录 刘芳 碑高1.5米,宽0.65米,厚0.19米,青石质。刻于清道光三十年( 1850年)。刘世兰撰。碑文阴刻楷书20行,满行44字,记叙道光十七年( 1837年)荆门知州吕恂重修荆门城垣的经过,并歌颂怀念其关心民众、殉职任上的功德。撰文立碑时,已距吕恂修城达13年之久了,可见阖州士民不忘吕恂之德泽。碑文是研究荆门城修建历史的重要的实物资料,具有珍贵的文史价值。笔者1995年5月20日考察拓碑。碑存荆门市博物馆院内,已断为两块,但文字仍然清晰可读。 [原文] 吕公重修城垣碑记 书院主讲刘世兰四撰 古者建邦域民,设险固圉,必藉金汤为保障。荆门古南郡地,南捍江陵,北援襄樊,尤为冲要之区,盖一隅而全楚之坚瑕视焉。则增陴浚池,非司牧之责乎! 考宋自陆象山夫子知军时,始创筑城垣,至明守御使屡加修补,经闯贼攻陷,奔塌莫堪。 国初定鼎,副将张公督兵民重修,后积水壅遏,倒坍数十余处。赖前宪舒公估详捐修,始复旧观。是城之屡毁屡兴,几费前人多方绸缪矣。自舒公后历数十年来,壁垒已多残缺,女墙渐至倾圮,所谓一方之保障奚恃也!历任州主,纵有修复之志,而工程浩大,经费维艰,是以畏难中止。道光丁西岁,瑟堂吕老公祖大人,直隶房山人也。恭膺简命,来牧兹土,下车后留心民瘼,兴利除弊,百废俱举,省视城垣,慨然日:“古人众志成城,不假深沟高垒,此儒者之谈,非所望于今日。倘任其颓废,不从新修筑,则‘豆腐城’之谣将复作矣!”即捐廉倡首,毅然以为己任,期于必成。爰集阖城绅耆,四处劝捐,各乡士民,急公赴义,莫不踊跃输将。乃择期卜吉,使封人虑事,分财用,平板干,运砖石,称畚筑,周围高厚俱有法度。期年之间,鼛鼓弗胜,而大工告成,不愆于素。崇墉圪圪,竟同福阳之坚;雄镇巍巍,迥异渠邱之恶。非独阖州士民,重庆安堵,即星使往来,冠盖过境,亦壮其观瞻。是公之大有造于荆门,诚堪近继美于张舒二公,而远绍徽于陆子乎?且公又勤于课士,以振兴文教,龙泉书院捐廉修茸,讲舍聿新,俾多士肄业其中,枕胙图史,共期上进,此更公之造士有方也。州人士方以公为召父杜母,长依宇下,永沾慈云之覆;奈公因城工过于劳瘁,长林方享百世之利,而我公已罹二竖之灾,旬日内竟至不起。於戏!公之德泽阖州感之,阖州何能忘之?酌择于陆夫子祠内,与前任重修文庙、劝捐考棚之宋公尧农[28,位列左右,设龛树牌,永供香火,以报公于万一。并将吕公修筑城垣始末,谨勒石以志不朽云。阖州市民敬立。 道光三十年岁次庚戌仲秋月中浣之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