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启辅助访问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圣境山道观历史探秘

0 / 2152

652

主题

854

帖子

3219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219
发表于 2023-1-28 15:33:1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圣境山道观历史探秘
李勋明
       圣境山,位于荆山山脉向江汉平原过度的末端,距荆门城区三十余里,为道教圣地,俗称小武当。风景秀奇,自然人文景源丰富,清初诗人吴中任有诗赞曰“蛇行鸟道惊危峰,携手入出浑万重。触目遥岭天外落,白云舒卷为装容。”乾隆版《荆门州志》载“圣境山在州西北三十里,悬岩峻壁,上祀真武”。
       圣境山主奉真武大帝,那么真武又是怎样一位神仙呢?按道教诸神等级排列,真武算是第二层次北极帝星身旁的四位守护神之一,与天蓬元帅猪八戒同级。宋真宗祥符年间封为真武大帝。真武亦为玄武,乃北方七宿斗、牛、女、虚、危、室、壁的合称,形似龟蛇,与东方青龙、西方白虎、南方朱雀计二十八宿同为四方守护神。
      真武,这个道教诸神中地位并不太高的神,何以在明朝被抬得几乎超过道家始祖老子,并享祀武当山?这里得从明成祖朱棣说起。明太祖朱元璋死后,燕王朱棣以“清君侧”为名,南下南京争夺皇位,火烧皇宫,朱允文下落不明。朱棣迁都北京,认为自己蠃得皇位,全仗北方守护神玄武保佑。据说当时武当山出现了祥瑞彩云,玄武在云中显现,道士们于是绘制了一幅<<太和山祥瑞图>>(武当山亦称太和山),献给明成祖朱棣。加之武当山素为道教名山,“环列七十二峰,三十六岩,回旋若地轴天关之象,非玄武不足以当”。朱棣有感于此“大兴土木,役民工三十余万,费时七年,建成八宫二观、金殿、紫禁城等”。当时住持道士张三丰,也跟着出了名,创立了武当教派。玄武逐由古代之四方护卫神之一上升为道教大神。明朝成化万历<<续道藏>>所收<<玄天上帝百字圣号>>,将历代皇帝和道士加给真武的封号排成一百字,其封号之长,无论在皇帝中或其他神灵中,再也找不出第二个能和它相比拟的。
       由于朱棣的推崇,全国一时效仿成风,真武庙处处可见。荆门圣境山临近武当,亦随之崇奉真武。于是荆门民间传说:玄武十五岁出家,先在圣境山修炼,一日正在吃一块烧饼,遇强人来袭,玄武扔下没吃完的烧饼向西走,一脚踏偏西北一峰(现偏观寺山),最终在武当修成正果。扔下的剩饼也变成了山,所以圣境山也叫“剩饼山”。
       圣境山道观始于何时?明朝以前无史料可查,现圣境山遗留的三十多块残碑断碣,大多是明清时朝荆门城区及四乡信众修庙祈福的捐资碑,其中最早为明万历五年(公元1577年)八月,首人王得仙、主持僧太钺所立的《积善建功碑记》,明万历申申(公元1584年)三月,首人杨维纪、住持僧大释所刻的《天子万年碑记》,明万历十三年(公元1585年)荆门干旱无雨,时任荆门知州的庄望楝祷雨成功后捐修《圣境山天门碑记》。
       圣境山现有最有历史价值的碑刻,当是明朝荆门十三位举人之一的刘汉祚(天启甲子举人)撰写的两块碑记,第一块《重修圣境山记》,刻于崇祯十年(公元1637年),录最后一段翻译成白话,大意为:圣境山,荆门最高之山,登其上可以俯瞰江汉;其峭壁陡削,真武观巍然在上,彰明显赫,不亚于武当,而神之灵验过于五岳,且撅地得泉,水无不在,依岩修庙,神无不往,故引来四方信众争相慕拜。我母马氏因祈神获福,佑我读书中举,老母被皇帝敕封太孺人,特再捐金修庙堂,建门庑,并购置田产以助香火。
      第二块《鼎建山门纪略》是捐修观前神道玄关(山门)的记事碑,写的文彩飞扬,为了让读者一睹刘汉祚这位明代举人的才华,录其原文如下: “夫山名圣境,祠供真人,百千年来,灵气所钟,弥久弥显。兹山距州城西北三十里遥。往者殿宇岿然,旁有茶室,拳然不饰,仅供人瞻仰小憩而已。乃香烟雾霭灵应感被,远近信善男女,无不连络布散,顶礼皈依,自昔已然。盖名山胜地,洞府玄居,元气混蒙,灵爽攸聚。矧此为玄帝宫,曾经证果来谒斯土者,传述缕缕,于今为烈,不容赘言。惟是自甲戍春流寇飚驰(指李自成攻荆门),合郡震动,近此村墟民人,徙寄于山之左右,彼贼环山走马,独不敢逼近圣居焚一草木,威灵何等也!小小金臂,舒光现身度世,尤为赫奕。老母马氏以衰年岁月,菩提念殷,感福地而秉虔,壮新观于旧址,前后殿宇鼎构而重新之;建像、置器、修路,已历数年。兹复建山门一座,额以‘玄关’,俾远近至此者肃然生敬,无漫云跋历参岭已也。用藉鬼斧神工之力,以壮胜观,敢曰信善檀越之劳哉!是为记。”落款为“时皇明崇祯十四年辛巳岁夏月吉旦。不肖男刘汉祚薰沐谨识,宛陵山人吕邦永薰沐敬书。住持僧如声,徒性悦、性玉,徒孙海洪、海河、海法、海澄、海溶立石”。
      按照刘汉祚所写碑记和刘氏后人续立的碑刻,刘母马老夫人在刘汉祚于明熹宗天启四年中举前就一直在捐修圣境山庙观设施,特别是刘汉祚中举后,刘母被皇帝封为太孺人,更是不惜重金捐修圣境山,而且斥资买下了圣境山体,使刘氏家族成为守护山主,而且代代一直延续。到清朝康熙六十年(公元1721年),生员刘泽洪兄弟及侄孙十余人所立的《长林圣境山碑》,详细叙述了他们继承高祖马老儒人遗愿,续修真武观的经过。特别是乾隆七年的《重修大殿碑记》,首句便是“山主刘姓……重修大殿”。到了乾隆四十七年的《永垂万古碑》,维修纠首人才变为它姓。可见刘姓从明天启四年(公元1624年)到清乾隆四十七年(公元1782年),一直是圣境山最大的捐修者和守护山主,时间长达近160年。这中间虽然经过了李自成克荆门和明清改朝换代两次大变故,也没使圣境山香火受到多大影响。
      有趣的是圣境山虽为道教宫观,至今我们没有发现道人住观的文字记录,一直是佛教僧人守护,如果说满清礼佛抑道,明朝则是道教的鼎盛时期,为什么明朝也是道观佛守呢?笔者认为,圣境山为荆门地域屋脊,又是城市玄武之山,地理位置独特。所以真武观在历史上并非纯粹的宗教建筑,亦为镇荆门古城来脉的宗教建筑,才有了和尚住观同护其山,当然这仅是本人臆断。总之,全国用“圣”字冠山名的几乎没有。按照“夏商周后无圣人”的说法,圣境山既然冠“圣”,真武不够圣人级别,那么圣境山在明成祖朱棣之前绝非主奉真武,而是道教三清四御诸神,这个问题笔者另有专述,这里不再赘言。
       圣境山主峰宫观从清朝末年到今天已近一百年,时修时废,数易其主,半拉子庙宇始终垮在那里,建不起来,是否蕴藏什么玄机,有待考。

       2012年8月26日荆门日报《圣境山遗迹探秘》

2012年8月26日荆门日报《圣境山遗迹探秘》

2012年8月26日荆门日报《圣境山遗迹探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逛了这么久,何不进去瞧瞧!

登录 发布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