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初舒成龙治州的成功之道(一) 李勋明 人过留名,雁过留声。在荆门历代名宦中,清初知州舒成龙是一个出类拔萃的人物,他在荆门治州十二年,重民生,兴文化,“建衙署,新学校,立三仓,创二闸,四起堤工,两觐京师”,为荆门做了不少好事,他留给荆门人的文化遗产无人可及。其实,舒成龙在荆门做的很多事都是围绕一个“名”字。当官求名是好事,因为求名的官必出政绩。下面让我们根据史料从“名”的角度来评说舒成龙,不仅不会影响他的光辉形象,反而让我们更加了解舒成龙,并从中受到启迪。 做官想留名的人大都重视文化。乾隆八年,舒成龙到荆门上任,时年已四十三岁,其先,他二十二岁便入京都任事,得到怡亲王的赏识,三十四岁被拔任湖北谷城、竹山等地知县。十年的京都磨剑,十年的基层县吏煅炼,使舒成龙羽翼已丰,踌躇满志。他决定把荆门作为发挥他人生价值的重点。下车伊始,就找下属索看州志,结果“泯然无片纸”,遂感叹曰“志者,在官者不可无之书也”。立即开始组织专班编撰《荆门州志》,他明白编州志既传承了历史亦可方便为自己留名,何乐不为之。 一个官员想干事,少不了财力支撑。舒成龙赴任荆门的第二年,就做了一件一般人想不到而生财有道的事。乾隆九年甲子(公元1744年),柳家州柳之厚等八户农民田里长出了奇异的二十余茎双穗麦,后二日,马良七宝山农民雷圣至家里的牛产下一只麒麟,生存三日,观者如睹。舒成龙大喜,认为这是“本朝圣圣相承,百昌效顺,而嘉禾瑞麦以出”,他要借这两件祥瑞异事做文章了,他立即授意州将邹世权等制书向省巡抚大人报喜,并函告天子,又亲自作《瑞麦记》《产麟记》大颂皇恩浩荡。估计他“两觐京师”时,也一定将《瑞麦记》《产麟记》呈报乾隆皇帝,恭颂圣明,当然必得皇帝赏赐,加上他在京都的人脉关系,两次“卓卓进京”必争取了不少银两回来。查舒成龙当年在荆门前后捐俸金额记录数额高达近两万金,可见,没有京都的支持,光靠在荆门的灰色收入是不可能的。至于当时柳家州农田是否生双穗,马良乡是否牛产麒麟,反正穗已落,麟已死,不会有人去鉴别真伪了,舒成龙却借此小题大做,发了财,升了官! 荆门象山东麓泉流涌注,风景如画,人文底蕴丰富,乃荆门城市文化根基所在。舒成龙知识渊博,又善懂风水学,他的姓名中有一个“龙”字,他认为自己也是一条龙,然而在中国封建社会只有皇帝才能称龙,他要称龙也只能喻其意,并且要做的让人无话可说,否则是要杀头的。现在,他要借象山东麓这块风水宝地围绕“龙”字造景,让自己这条“龙”与象山一道升华。 他的第一步棋:修来龙桥。首先倡导在西成门外通往象山的竹皮河上建一座桥,理由是为了连通州城地脉,其意义非同一般,悠关一城兴衰,岂能不做?按他的话说是“无西桥则无州治也”。桥修好后他命名曰“来龙桥”,这是他第一次巧妙的用上了“龙”字。 他的第二步棋:造龙泉。在修来龙桥采石时,他编了一个神话,说梦中遇见了蒙、惠二泉泉神,泉神指示他于两泉间取石。于是舒成龙便派参军萧式汤到蒙、惠二泉间开采,未掘三尺,泉水上涌,得一石碣,上刻 “泓泉敷润有深功,石窦涓涓海眼通,岁稔时和霖雨足,风云长静白龙宫”,落款为“宋绍兴壬申仲冬荆门知军吕元题”,至于此石碣的真实性,大概只有参军萧式汤和舒成龙自己清楚了。舒成龙即取诗经“飞龙在天,或跃在渊”之意,借石碣诗“长静龙宫”之意,在蒙泉旁边大胆新造一泉,冠以“龙泉”,又在泉前建一亭曰“跃渊”,左右构景亭十余处,刻“龙泉十亭”。他这条潜龙如今要跃渊了,舒成龙第二次成功的用上了“龙”字。 他的第三步棋:筹巨资修“龙泉书院”。舒成龙自己先捐俸两千五百余金,续捐一千七百金。又发动绅士捐银三千四百两。在龙泉东北的旧书塾上兴建“龙泉书院”。内设三堂(洗心堂、方塘、东山草堂)、两馆(春华馆、秋实馆)、两斋(敬业斋、乐群斋)、两轩(寄畅轩、会心轩)。在书院东建“荆园”供文人墨客游赏,在书院西建“全忠祠”供来者瞻仰,在书院前修“得月台”以和阴阳。这样,舒成龙初步完成了在象山东麓以“龙”为中心的造景计划。 他的第四步棋:包装以“龙”为中心的附属景观。首先维修与“龙”字沾边的白龙观,题“白龙观”,建“霖苍甘雨亭”, 于白龙滩石壁上题“白龙神潭”。于东宝山上修青龙观。当然,为了拔高“龙泉”,老莱子和陆九渊这两位荆门文化先哲牌是必打的。他先疏“顺泉”、构孝隐亭,书“老莱山庄”,立“老莱子之位”碑,把老莱子在荆门的圣迹创新了一个台阶。接着维修陆夫子祠,重塑陆九渊像,把陆九渊高祖以下四代立牌位供奉,春秋祭祀。将陆夫子祠后面的文昌楼移至南门上,另选择陆夫子祠后半山造一台,说是陆九渊教化民众讲经处,并题 “讲经台”和“敛福锡民”。又在讲经台旁构一亭,特请安陆府知府张世芳大人来命名,张世芳看舒成龙造假好笑,碍于面子,这位大人也很知趣,只好写了篇《仰止亭跋》说“问其台,墟也”,以表示他不敢苟同舒成龙造假,接着以半教训的口气说“象山先生在荆门,士之师,亦吏之师也,当与君共勉之!”取诗经“高山仰止,景行行止”之意命该亭为“仰止”。文中特意加了一句夸“舒君贤牧也”,舒成龙虽如鲠在喉,亦倍感满足也。 他的笫五步棋:在凤凰台上建衙暑,寓龙舒翼。根据州人李之湘《建荆门州署记》所述,建成后的荆门州署大小房屋计百余间,富丽堂皇,舒成龙一一题名,特别在署馆主楼上大书“舒翼楼”三字匾额悬之。明曰 “楼峙其上,如凤之舒翼也”,倒不说舒成龙这条龙要如凤舒翼也!这是舒成龙在象山造“龙”后把自己的“舒”字又巧妙的挂在了凤凰台的州署上。因该楼建在古凤凰台台基上,堂而皇之称“舒翼”,谁有理由指责他做的不对,舒成龙真是聪明啊! 他的第六棋:凡文物古迹必修。舒成龙在荆十二年,修复古迹庙宇百余处,主要有学宫、文庙、升天塔、城隍庙、四坛、文昌祠、上泉寺、仙居寺、掇刀关帝庙,汉上书院、内方书院、新城城隍庙、白鹤寺、内方山云雾观等。这些文化古迹基本都留有舒成龙的题刻,或被下属撰文收录于州志。今天当我们翻阅《荆门州志》,其中约有十分之一篇幅均为替舒成龙树碑立传的文字。 历史是后人评价的。舒成龙当年在象山东麓围绕“龙”字造文化,可以说是费尽心机,他成功了,他得到了名也留下了名。同时也为我们后人留下了一笔丰厚的文化遗产。如今 “龙泉”响誉华夏,几百年来,龙泉书院文风丕振,人才辈出。由于他的建树,使荆门升为省直隶州,辖当阳、远安二县,创造了荆门自陆九渊筑城后的笫一次中兴。 《舒成龙治州的成功之道》2011年6月26日荆门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