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 结 街 苏 耘 团结街,应该从凤鸣门的左手看过去。右手边,有同学刘厚林的家后院,长满了各种蔬菜,去玩过几次。对面是黄兆兰同学的家,那就是太喜欢了。进门一个两分的院子,两边种着各种各样的花花。白墙房子门朝东开,进得房去,后院又是个大花园。指甲花长过我们的人头,粉色,深红,我们常常摘来染指甲。我天生不爱这些,看同学们弄。 东边是南门豆腐店。豆腐做的好吃不说,他们还做发糕,小圆饼形的发糕白白嫩嫩的。常常是在中间下课后,穿过红旗小学街边左边的小操场,一角钱起买四个,买来当早点,或者零食! 凤鸣门正对着一座石桥,桥的右手边有长长的石阶伸到竹皮河,上面有棵大树遮着。经常到这里洗过畚箕,挑过沙,洗净缝隙里的残沙。 凤鸣门的左手边就是荆门市最古老的团结街了。走过三四家,是南门餐馆,炒肉丝,烧排骨,阳春面,朝阳花,都是老团结街人记忆中永恒的经典美味,而我的记得只有朝阳花! 南门餐馆的三眼桥头,左手边是一家小卖部。小时候,经常去那里买铅笔本子之类。小卖部对面是同学潘永秀的家。走过长长巷道,后面有一个大院子,院中间还有石桌石凳。我们放学了,在这里玩扑克。 走三眼桥,沿河有一条路,那是通向酱品厂的路。酱品厂生产酱油,陈醋,红色方块腐乳。文峰塔就在酱园内,正对着龙泉公园,现在移到公园内了。 酱品厂的产品供给荆门城区人用。酱、醋都是一角钱一吊,红方腐乳一角钱四块。我们在后来的中天街,蔬菜公司买。那时计划经济,红方是很美味的下饭菜,红红的汤汁拌饭,经典,常常买不到。有一年,坊间一个传闻,说酱园的酱缸里淹死了一个人。我听说后,心里好隔应,总是想,我这酱油是不是那个酱缸里出的呢。 团结街,街道窄,大约只是建设街的三分之二,中间一条大青石板路。昔日的团结街最具特色的是那条青石板路。路中央由一块块大约60—70公分宽、90—100长的、棱角分明的长方形青石板纵向连接、不间断的铺成。两旁则铺满尺或2尺不甚规则的小青石板。因为岁月悠久,青石板在人们的脚下磨出铮亮铮亮的青光。那条青石板路由东向西贯穿街两边古色古香的瓦屋,跨过古三眼桥,蜿蜒而上…由东向西。 东低西高,两边的房子非常古旧。家家户户门前铺一块大青石,孩子们坐在上面,抓酒瓶盖子、骨头子,绝佳之处,不用担心有灰尘。门前在还有步台,半截墙台有墙面可以晾晒萝卜片、红薯片。墙台靠后是一块块木板拼合而成,可以随意开合。靠门边还有个小机关合,可以放钥匙。这段文字是老同学丁红艳的记忆,她说,多少次梦回故里,还坐在门前青石板上抓子儿!她总是觉得,她的老屋还在,还在! 团结街,又称枣园街,我的舅奶奶就在这里住。每逢春节,我们是要去她家里吃饭的。走过过道,来到一堂屋,门是向北开的,有高大的书案。书案前面,一大方桌,我们一群孩子,就在这里胡吃海喝。有一年,玉姐带着方云侄子,带着一顶无沿新军帽,粉妆玉琢的,可爱极了。吃饭时,我把米酒汤汁洒了一点在方云的军帽上,至今都还记得。 吃罢饭,就跑到后面的菜园里玩。菜园里什么蔬菜都长的绿光水滑的,旁边有一棵高大的雪松。这个菜园,颇有鲁迅先生《百草园与三味书屋》中的那个菜园之风,时不时,又入我的梦中葱绿一把! 老城改造时,从一居民家中拆出了一座牌坊。一座牌坊,见证了一条街的历史,让人唏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