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河镇佘楼村古民居佘楼城堡式建筑历史考略 李勋明 佘楼村古民居佘家楼子位于龟山南簏,距荆门古城四十余里,坐西北向东南,平面布局形如卧龟伏地,大门前6米外建有象征龟头头门,头门左右各有一井象征龟眼。目前,佘楼古民居只剩下中轴部分残垣,墙体为青砖结构,厚40公分,外檐口高6米以上,与古代城墙高度持平,四方无檐无窗,只有几个小瞭望口,充分考虑了防匪防盗。其建筑为荆门地区唯一城堡式民居。 佘楼建于何时,为什么要修成堡楼?据佘氏后人的佘全武先生介绍,佘楼子初属“却”姓,有一间屋子阴气挺重,不敢住人。一天,从湖南来了一个佘姓长工,主人安排他住的那间房屋阴气重,一般人都不敢在里面住,结果佘长工住在里面安然无恙。不久,却家主人看见屋后有条大蛇在吃一只雀子,就问佘长工是何吉凶,佘长工解释说,蛇(佘)吃雀(却)是上天暗示“却”家将败,佘姓要兴,于是却姓主人便把房子贱卖给了佘长工,佘长工马上对房屋进行大修,仅挖墙基时请的工人生活开支,黄豆都吃了二石多,说明墙脚挖的很深。 民间传说“佘楼子关门,荆门衙门能听见”,佘楼建筑为何要超越普通民居规制呢?其中必有秘密,至少隐瞒了佘楼始祖的真实情况,其中原因,一是这个佘长工可能在那里获得了一笔横财,逃到斯地,以做长工为名买下却宅。二是佘长工本来就是一官员,隐姓埋名来这里看中了却宅,假扮长工,买下却宅,否则,按佘长工的级别,不敢把房屋建成城堡。 询佘氏家谱,佘楼祖籍湖南,因出生在路边,被乡邻瞧不起,讥为“路儿”,便外出谋生,沿路打工来到湖北,在却家做长工买下了却宅,子孙以佘楼子为中心向周边发展,繁衍生息。按佘氏后人佘全武介绍,他们到湖南查族谱,谱中确有“路儿”记载。民间传说乾隆年间舒成龙任荆门知州时,佘家曾用四十八头带有豹纹的骡子去朝拜,舒知州便特别来到佘家做客。因为舒知州懂风水,见佘家旺财旺丁,有压倒官府之势,于是想治一下佘家地理风水,便说佘楼子地理是条旱龙,须在屋前屋后各挖一口堰塘,激活旱龙,佘家更会大发。于是,佘家人按舒知州的指点,把原来大门前头门左右象征龙眼的两口井用磨盘盖住,在前后各挖了一口堰塘,在挖堰时,地里流出血水,说是把龙唇给挖坏了,佘家从此开始衰败。 关于佘楼族史,二0二0年四月,佘楼村委会又提供了数块佘氏墓碑照片供查,其中佘学成墓碑对考证佘楼人文历史有了重要依据。该碑高约1.2米,宽约0.6米,厚约0.18米。正反有字,字迹基本保存完好。根据该碑文字记载,墓主名佘学成,号道齐。生于清道光元年(1821年),殁于光绪十二年丙戍(1886年),享年65岁。该碑为其三个儿子和四个重孙于光绪三十三年丁未(1907年)清明立,碑文中说佘学成身材魁梧,武术过人,行侠仗义,又善医术,闻名乡里。于清咸丰二年(1852年)31岁时科考中举。查同治版《荆门直隶州志·选举志叙》篇:“佘学成,咸丰二年(1852年)武举” 其先,我们在佘家楼子遗址还查得一块名“佘相”的墓碑,立碑人为佘相大儿子和三房二子四孙。其中,三房佘维海为庠生。按这两块碑查佘氏辈份,佘相、(佘榜、佘柱)子辈份为维、学、正、天、全。佘维海下一代为“学”字辈。由此推断,庠生佘维海乃佘学成叔父辈,佘相乃佘学成爷爷辈。而佘相生于何年,有何功绩,碑文未有记载,那么佘相以上谁是佘楼的开山主呢?据曾经住在佘楼子的住户张先生介绍,他小时在修屋时曾看见一块“雍正九年”(公元1731年)的砖刻。时间与佘学成于咸丰二年中举已相隔121年,至少是佘学成前四代祖时,那么佘相应该不是佘楼始祖。 按佘氏族谱记载,佘氏各房族分支到民国时绝后达一半以上,如果真是如此,那就是清末社会动荡,佘楼有可能曾经或遭匪劫,或遭官劫,或是匪巢,成为凶宅,佘姓不得不放弃祖楼,到民国时期沦为他姓。 按中国古代建筑学理论评析佘楼哀败的原因,一是地运已过,加之该建筑设计似城堡,房大门窗少,采光差,阴气重,人易生病。二是房子规格过于张扬引祸,古人曰“屋不要高大,妻不要美貌”,如此张扬的民居,一旦庠生、武举功名鼎盛繁华过后,后辈命不配宅,居之难安。三是该屋周边地理非长发人丁之地,四象无势,水脉短,案山矮,虽然七百多米外有一山包如珠相朝,可惜距离太远,贵星不济,尽管采取环境补救措施,在大门前建头门,喻为龙头,左右置井,象征龙眼,前后挖堰以活地脉,然而地不承载,难以长发其祥,最后还是弃之,任由他姓鸠占凤巢。 新中国成立后,土地改革,佘楼内分住四户,丁姓住前面靠右,谢姓早已迁走,中间张姓,搬走时拆了中间屋架。目前地面所剩建筑为余姓所有,后来又卖给佘姓,也迁走了,北轴袁姓迁居前岗。佘楼于九十年代断绝人烟,残垣掩于杂树荒草丛中。 人世有代谢,往来成古今。佘楼是楚北唯一堡楼式的民居建筑,有建筑内涵,有文化底蕴,有传奇故事,有尚未揭开的秘密,其建筑还遗有部分堡楼和墙垣,实乃奇迹,相关部门应尽快挂牌保护,适时予以修复,让佘楼文化传之久远,昭示后人。 根据遗留的砖刻碑记和《荆门直隶州志》相关文字,佘楼鼎建于康熙和乾隆时期,左右轴房屋和花园续建于咸丰年间,可见佘氏家族在佘楼地望中兴旺了一百余年。笔者在勘察现场时,发现一块“佘公讳相之莹墓”碑,该碑由墓主佘相大儿子所生的第二子和第三子携其子孙立于清同治五年(1866年)五月,碑文落款:佘氏大儿子二房佘维英、维雄,孙佘学洲,三房佘维海,孙佘学伦、学纯、仲孙佘正荣、正华、正富、正贵。佘维海名字旁刻有“痒生”二字,证明墓主大儿子的第三子佘维海当时为荆门府学秀才,其子孙也最兴旺。从立碑人名字推断,墓主佘相所生子女当中,只有大儿子所生的第二儿子和第三儿子得到延续,三房最发人。“学”字辈出了一个武举人,名佘学成。佘家于是富甲一方,才得以把佘家楼子超民居常规建成城堡式建筑。 佘楼衰落于在民国时间,按佘氏族谱,佘氏各房族分支绝后达一半以上,清末社会动荡,匪患严重,佘楼有可能曾经是匪巢,也或遭匪劫,或遭官劫,成为凶宅。加之该屋地理进入衰运(该屋场旺山旺向在上元一运和二运),到民国后期沦为他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