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启辅助访问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探访马家垣城新石器文化遗址

0 / 1349

1030

主题

1954

帖子

8581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8581
发表于 2020-8-20 16:45:5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探访马家垣城新石器文化遗址
                      李勋明

马家垣新石器遗址位于沙洋县五里镇显灵村,清乾隆版《荆门州志•地舆》篇中标注为“马家垣城”。笔者很早就想去实地探访这处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最近在五里镇郝台村监修“罗稼第”,听说距马家垣城只有四里地,于是请五里镇文化站王站长作向导,驱车约十分钟便到了遗址文物保护碑前,下车顺着城垣上的水泥路向南便走便拍摄风景,残垣,道路,田野,人家,感觉有点像楚纪南城遗址。

我们走到南门时,遇见了住在南城外近六十岁的农民龙传涛,他引我站在他屋后的城墙上向北指划着介绍马家垣城池情况。马家垣城池呈方形,座北朝南,位于名“西港”与“东港”交汇的三角地带。城垣纵横约一公里,南部城墙宽约30米,高约5米,其它三方城墙宽约8到15米,高约1米至3米,也有部分城墙垣消失,不过城垣轮廓还很明显。大部分城垣上长有松树和杂树,龙传涛告诉我们在他的记忆中,由于改田和水土流失,部分城垣高度从他儿时到现至少下降了两米。据我观察,马家垣城土目前保持最高的南部城垣不论高度和宽度都超过了其它城墙,南城中间有一缺口,龙传涛介绍此缺口为南门,以前曾经是岳飞城经这里向南经老山凹、当家店至拾回桥的大路。
      马家垣城垣整体高于四周,如今护城河由一节堰塘组成,虽然淤塞严重,护城河形状却还很明显。一条小河自城内西北流出城垣东南端的缺口与东港河连接,这个缺口应为水门。城内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南部为田畴,北部为高台,北部台地上现在住有几十户人家,房屋大都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后的建筑,在笔者看来,城内外民居朝向大都背离了传统建筑文化,那些房屋本应坐北朝南,不知为什么却都是坐西向东。
       根据走访调查,该地人户大都为龙姓和马姓。有趣的是城内为马姓,城外为龙姓。这也许是龙马两姓不成文的祖传规矩,“龙姓不入院,马姓不出院”,他们可能认为马入院才安,龙居外则活,故形成的习俗传承下来。
       笔者在采访村民中了解到曾有不少外国人来这里参观,特别是日本人,英国人来的多,而本地人却很少。如今这里在一般人眼里,除了几段土城墙,再也没有别的人文景观可赏。不过在我们这些爱好研究地理民俗文化的人看来,却又是一番理解,而且有如获至宝的感觉。马家垣四面环水,两港交汇,在它的北边还有一处三面环水的城外城。在以农耕为主的封建社会,的确是一块适宜人居的风水宝地。

因《荆门州志》对“显灵观”有记,我们参观马家垣回转时特别到显灵观实地进行了踏勘。显灵观位于马家垣城正北约三里外的来脉岗头,站在显灵观遗址南望,马家垣城在斜阳的余晖下显的模模糊糊。显灵观遗址原曾为显灵小学,现有两户住户,朝东的一户门前有一棵少见的大拘树,路人问我们是否去那个农户去烧香的,看来那栋屋内一定供奉着神祗供四方信众朝拜,可是我们走近看门却是锁着的。在显灵观遗址上没发现什么残砖断瓦,因为新建房屋和一道抽水台埂,原始地貌一定改变很大。

从卫星云图上看马家垣一带水系密布,沃畴纵横,其地理环境与屈家岭文化遗址大同小异。笔者认为马家垣城始筑时间当为二千多年前某部族,而并非马姓所筑。因为中国历史上战乱频繁,中原与江汉人口不断南迁和西移,特别是在南宋时,元军大兵压境,江汉人口迁徙更多,马姓占据马家垣城繁衍生息当在宋元之际。
      查阅其它相关马家垣资料,马家垣新石器文化遗址为我市考古工作者于一九八九年进行文物调查发现。随后,湖北省博物馆谭维四、湖北省考古研究所王红星、荆州地区博物馆张绪球、陈跃钧等先后到实地对古城进行考察,一致认为这是一处极为重要的新石器时代文化城址,其城垣、护城河之完整,在目前湖北省同期考古发现的城址中是保存最好的。《文物》杂志 1997年07期还刊登了王传富、汤学锋两位先生所写的 《荆门马家院屈家岭文化城址调查》,文中介绍马家垣城“南距江陵楚古都纪南城约28公里,西至荆襄古道(即207国道)约4公里,东港河紧靠古城西城垣由北往南经鲍河、长湖注入汉水。城址营筑在高出周围地面约2—3米的平岗地上,其四周为宽阔的稻田。城址至今保存完好,南北略呈梯形,长约640米,宽300—400米,总面积约24万平方米。城垣为土筑,夯层清楚。据南城垣东端断面解剖情况可知,夯层一般厚约20,最厚处为30,最薄处为14厘米。其中南城垣长约440,底宽35米,上宽8,高5—6米;北城垣长约250,底宽约30,残高1.5;东城垣长640,底宽约30米,残高3米;西城垣长约740,底宽约35,上宽8,高约4—6米。城垣内筑护坡,一般宽约5米,城垣外坡陡直。城垣之外有护城河,护城河除南、北局部损毁外,其余保存基本完好。河宽一般为30—50米,河床距地表约4—6米,城外护城河相连,城内—河道自西北城门曲经城内至东南城门流出。护城河似为人工河道与自然河道相结合而成。城垣东、南、西、北各辟—城门。其中西城垣及东城垣各设—水门。马家院城址是一处重要的屈家岭文化古城”。
      根据相关长江中游地区的史前古城考古资料,从大溪文化到屈家岭文化,目前主要发现了九座古城。九座古城筑造年代大体排序如下:城头山、走马岭、阴湘城、鸡叫城、鸡鸣城、马家垣、门板湾、陶家湖、石家河。这九座城与黄河流域的史前古城相比,有几个鲜明的特点:第一,有护城河。这是长江中游史前古城的一大创造。护城河或者为人工修造,或者大部分为人工修造,并利用部分自然河道。第二,设置了水门。所有护城河都与附近的古河道相通。第三,全为堆土夯筑,没有出现版筑。经过解剖的几处城垣都为平地起建,主体和内外坡大多一次筑成。
       探访马家垣遗址给我的最大感触是深为其遗址被逐渐破坏而担忧。那些盲目挖土,随意修路,擅自毁河,严重破坏了几千年的文化遗存,因此相关部门应对马家垣遗址进一步加强保护措施。否则,马家垣很可能会在几十年内消失。如果疏浚护城河,布置点缀一些景观,重修显灵观,马家垣一定会为该地带来较大的经济与文化旅游效益。

                               (见《荆门日披2012年1月1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逛了这么久,何不进去瞧瞧!

登录 发布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