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门羊角寺探微 (李勋明)
羊角哀与左伯桃的故事在中国古代广为流传,影响深远。自西汉刘向《列士传》记载以来,历代史籍、文献对他们的事迹多有征引或吟颂,有关他们的民间传说也多有演绎。其实,羊角哀和左伯桃的故事与荆门息息相关,而且还有重要历史遗迹存在。《荆门州志·古迹》篇记载:“羊角寺在州南九十里。春秋时,燕人羊角哀、左伯桃相友善,闻楚王贤,往归之,过此乏食,值雨雪,寒甚。伯桃乃并衣与角哀,而自入空树死。后角哀贵为楚上大夫,乃言于王,备礼以葬于诸里村里合河口内,后角哀返此地,不忍独生,自经死,后人立寺祀之。” 按以上记载,羊角寺应在现荆门城南九十里合河口,而且有左伯桃和羊角哀墓。查《荆门州志·坛遗》篇也载:“羊角寺在州南九十里诸里村,故为羊角祠。唐龙光居士施基重建,元至大元年,华林禅师开山,明洪武十六年僧一静重修,弘治间乡耆陈思淳加修,国初教谕刘胤吉改祠为寺,装金容。乾隆十二年彭商哲四十无嗣,祷神生子,修而新之。” 羊角寺究竞在州南什么地方呢,早就听人说羊角寺就在现沙洋县五里镇草场街南,为弄清羊角寺的现状,一直想去实地看一看。元月二十四日,本人因要去草场访亲,特与沙洋县金亮先生联系,请五里镇文化站王良国站长做向导去实地进行了踏勘。我们车出草场街南行10分钟就到了羊角寺遗址。当地村民听说调查羊角寺,非常热情,除了积极接受咨询外,还跑来跑去拉尺丈量羊角寺建筑布局。 根据现场实测,羊角寺坐落于一块直径约300米的荷叶形地上,四周有圈宽约30米的人工开挖的护城河环护,用罗盘界定羊角寺坐正南正北向。中国古代建筑除皇宫和大庙外,一般民用建筑均避开四正向,而羊角寺坐正南正北符合庙宇朝向。羊角寺建筑为四合院式布局,前后总进深约3 0余米,总宽度约19米,含院墙占地约800平米。主殿三楹,深约12米,宽约16米;左右厢房各三楹,深约7.2米,宽约12.5米;前厅三楹,深约5.9米,宽约12米。墙壁全为38公分宽青砖斗砌墙,庙基形状大体保存完好,主殿及右厢房剩下部分残墙,高约2米,可惜未发现任何碑刻。住在庙基旁的彭氏兄弟介绍,废基下埋有不少石构件和古碑,有待继续考证。按照中国古代建筑学理论评析羊角寺选址,该地位于的一块冲击畈地中间,东距河流30米左右,东南临三河汇聚口,州志上所称“合河口”大约由此而来。在以农耕为主的封建社会,这里无疑是一块理想的渔米之乡。 住在附近年过七旬的刘婆婆介绍,羊角寺原来保存完好,新中国成立之初,土地改革,羊角寺分给一些农民居住,后又陆续搬出,一九五八年大办钢铁,周围上百根古柏被陆续砍伐,加之文革破四旧,香火衰退。大约在一九七一年,从武汉来了一户移民住在寺里,开始盗卖寺内遗物,偷换梁木,并拆除马夫房等附属建筑,这家移民没住几年也迁走了。由于缺乏维护,羊角寺逐步倒塌,附近村民便将残垣上的砖瓦、柱礅等搬回去做屋基、猪圈等,目前羊角寺只剩下数段残墙。村民们说:“羊角寺再不修复,数年后几段残墙也保不住了。” 羊角寺的位置东距今天的207国道30余里。有人可能要问左伯桃、羊角哀投楚王怎么会走到那里去了呢?其实,秦汉时期的荆襄古道大都是沿荆山山脊沿线而行的,后来逐步东移。笔者认为古荆楚古道从荆山山脉南下至荆门西再沿仙女山、龟山、向南直达楚都纪郢。草场自古是兵家屯集粮草重地,而草场正是当年羊、左二人由燕国到楚国的必经路线。按照羊左投楚史料分析,当年羊角哀和左伯桃从燕地(今河北省)出发南下来投楚王,到羊角寺时应该走了一个多月,时值雨雪天气,衣食缺乏,饥寒交迫,无奈之下,左伯桃脱下自己衣服给羊角哀,自己钻入一柳树洞中冻死,得以让羊角哀顺利到达楚纪郢,后被封为上大夫。羊角寺位于楚郢都纪南城正北一百余里,羊角哀只需两天行程即可到达楚纪郢,羊左二人于现草场地决别苻合历史线路。 由于羊左故事传说多多,也许全国其它地方还有羊角寺,笔者通过网上查找,发现四川内江还有一座羊角寺,笔者揣度,该寺可能是明后附会冯梦龙小说羊左行走路线而修。根据春秋战国时期各国地域和都城分布情况,结合相关羊左史料和现在羊角寺地理条件,个人认为左伯桃和羊角哀决别地在今草场两合口最具权威性,当然如果能找到真实的羊左墓,悬案会迎刃而解。 按照州志记载,羊角寺附近应有羊左墓,询问村民们,只说附近有冢子,皆说不出所以然,有待考证。关于羊、左墓地亦有几说;一说在今沙洋县五里镇南郝台村左冢为左伯桃墓,冢高8米,冢脚直径60米,2000年,配合襄荆高速公路建设工程,湖北省文物局组织省、市考古队对左冢及附近两座小冢进行考古发掘。其中,左冢出土大量的青铜剑、削刀、弓箭、玉器、礼器、彩棺等随葬品,墓葬时代为战国晚期,墓主身份应为武官,即不可能为春秋时期的左伯桃之墓。关于羊、左墓地二是濮州说,据《濮州志·古迹》载:“羊角哀墓在张大人庄东,墓前有碑。”在今山东菏泽鄄城县东北20公里的吉山镇李胡同村西,1979年还被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然而鄄城县位于山东省西南部,春秋时此地属齐鲁,楚王就算再惜其忠义,也不可能跑到异国去为左伯桃建墓,因此濮州说站不住脚。 让我们再来看关于羊角哀和左伯桃的义举故事演变,羊左故事初见西汉刘向的《列士传》。由于中国几年推崇忠孝节义的道德观念,所以羊角哀和在伯桃的义举故事被后人在《列士传》的基础上不断改编、传颂,出现多种说法。特别是宋元以后出现多种版本,如明刻本《羊角哀鬼战荆轲》,明冯梦龙话本《羊角哀舍命全交》,综述其大意,楚元王招贤,左伯桃应诏前往,路遇羊角哀,结为异姓兄弟,同赴楚都。时值严冬,途遇大风雪,冻饿将死,衣服粮食仅够一人求生,于是左伯桃舍命而亡助羊角哀成名。羊角哀到楚国后官至上大夫,奏请楚元王为左伯桃建墓立祠。左伯桃墓刚好建在荆轲墓旁,鬼魂经常被荆轲欺负。于是左伯桃托梦于羊角哀,羊角哀拔剑自刎,二人合力斗荆轲,终剑斩荆轲魂。人物籍贯变了,故事发生的地点也就跟着变了,有些人物也变了,而故事发生的时间也只能随着改变了。特别是春秋战国时期那有楚元王呢?对这些“变幻”,冯梦龙也曾说 “姑妄言之”,现代读者当然更应以“姑妄听之”。这就像关公的故事一样,其实关公在世时仅一败将,由于他的忠义精神被后人不断推崇,历代统治者又不断追封,最后被抬成了神,庙宇遍天下,羊角哀和左伯桃的故事大概也是如此演绎的吧。 由于时间仓促,那天我们在羊角寺仅考察了一个多小时天就黑了,不得不带着遗憾离开。回来后,再查阅相关羊左的故事,即使在当今社会关于羊左剧本小说题材也有较多版本,可见羊左的精神已深深扎根于中国文化中。我们在为本土有羊角寺这笔重要文化遗产感到自豪时,也深为它今日的破败所惋惜,让我们衷心祝愿羊角哀和左伯桃的忠义精神永远传承,也期望羊角寺得到应有的保护。 见2011年2月13日 荆门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