悠 悠 仙 居 寺 李勋明
仙居历史悠久,根据乾隆版《荆门州志;建制沿革》 篇记载:“西魏于仙居置安居县,隋开皇十一年改安居为昭邱”,可见仙居设县制距今已1500多年,而仙居地名则因仙居寺沿袭至今。仙居寺建于何时,它的开山祖到底是谁?《荆门市志》宗教篇载:“隋代和尚,天台宗创始人智觊和尚,即智者禅师(公元538年),于公元592年创建当阳玉泉寺,后又成为荆门仙居寺的开山祖。” 《荆门卅志》载清康熙二十五年《仙居寺碑记》:“仙居寺自唐智就禅师感神入梦,由北而南赍金走数千里,驱虎豹制毒龙,披荆斩棘以始创焉”,碑文接着说“唐以前虽不知仙居之名始于何代,自唐以后则仙居之有寺,断以智就为开山祖无疑矣。” 《东宝文史》第一辑王成林所写 “仙居寺”一文中却把智就说成了明朝人:“仙居寺山古名灵鹫山, 上有石崖洞室,洞上有一百步见方的平地,相传为陈隋智者大师面壁处,及开山道长和唐灵济禅师驻锡处。之后,唐时燃灯道人云游至此,迷恋这快风水宝地,逗留于此山元角洞里,潜心修身养性,并在此修一寺庙命名仙居寺。明洪熙元年春,江右僧人智就与师傅南浦、师叔了果云游到此,草创门廊殿堂。正统八年,宗师南浦委了果住持仙居寺,英宗皇帝赐银五百锭,重建殿庑斋堂、僧室等80间,造佛像1650尊。鼎盛时期寺内和尚达99人”。以上这段话现在还被不少资料引用,其中关于智就的生平显然与州志和市志所记载有误。 笔者认为 仙居寺所坐之山接千里荆山主脉,香炉山蜿蜒来朝,按照中国古代风水理论评析,作为寺庙选址,仙居寺的地理环境在荆门地区绝无仅有,是理想的佛教胜地。智者乃风水大师,出生于荆州华容,原名陈德安,18岁出家为僧,善天文地理,隋开皇十一年(公元591年)晋王杨广赠以”智者”,遂尊为”智者大师”。智觊一生建寺36所,度僧14000人,传弟子36人,着书140余卷。隋文帝开皇十二年(公元592年)智者请往荆襄,次年回家乡荆州,在当阳创建玉皇寺,同时,在荆门建东山宝塔,又于今荆门城区(凤凰台)市公安局一带为文献皇后回当阳省亲修行宫。智者当时身为国师,既然被请往荆襄,祖籍又是荆州人,他不会放过仙居寺这块风水宝地,笔者综合史料认为智就和智者可能为同一人。正确的结论是智者大师在仙居寺开山后,接着有灵济禅师来此驻锡,修眼台寺和偏角寺,创仙居寺灵济正宗。现遗留的清道光二十二年所修仙居寺恒亮和尚塔,就明确记录恒亮和尚为仙居寺四十世主持,仙居寺开山距今约1400多年。 查州志仙居寺图,过去仙居寺主殿右边常年有瀑布飞落殿前,名“龙王泉”,泉旁筑有龙王庙,然后泉水下泄百米注入寺沟溪水。上世纪中叶在寺庙附近开挖硫磺矿,致使泉水下降,现在已没了往日的瀑布。笔者多次对其遗址进行了现场踏勘,发现仙居寺建筑的特点类式陕西的悬空寺。其寺由三层洞台组成,雄踞山腰,上有悬崖涵盖,下临百米深壑,第一层洞台面积约六百平方米,第二三层洞台盘旋于主殿后的峭壁之上。从主殿后向上攀石级十余米到二层洞台,横向长约百米,高约五米,宽度约六米。从堆积的残砖断石可以看出,洞台上原隔有多间禅室,另外还有几处溶洞和一尊石佛座像,可惜石佛头部只剩鼻梁以下部分。由于香火旺盛,寺庙主殿后峭壁现在仍呈烟薰黑。 第三层观音洞台向上呈斜坡状,距第二层洞台高约二十米,面积略小于第二层,从这里还要再向上攀爬十余米才能到观音佛像处。必须手脚并用,攀凿孔梯步而上,一旦失足定会粉身碎骨。古人也是拉铁索上洞,可能由于寺庙毁后无铁索攀拉,人迹罕到,才使得观音洞基本得保存完整。 第二层洞台以上峭壁间凿有无数石孔,据当地老人介绍,以前峭壁上有悬空房屋百间,均用木柱和铁链支撑,一字排开长约三百米,峭壁上的石孔就是过去悬空房的支撑点,形式可能似山西悬空寺,由此可见当年仙居寺的规模。 仙居寺蕴含深厚的本土宗教历史人文,自然奇特,堪为宝地。今天 我们有责任去挖掘这笔重要的文化遗产,让它再现昔日风光,成为荆门地区一处亮丽的风景名胜旅游区。 远处为仙居寺峭壁 第三层观音洞台距第二层洞台高约二十米,必须手脚并用,攀凿孔梯步而上,一旦失足定会粉身碎骨。古人也是拉铁索上洞,可能由于寺庙毁后无铁索攀拉,人迹罕到。 六年前我爬上去后差点下不来了,非常危险。 仙居寺建筑的特点类式陕西的悬空寺。所以我一直坚持修复仙居寺必须在原址,否则就没意义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