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启辅助访问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朱同炳先生回忆荆门建市初期二三事

0 / 2025

1055

主题

2052

帖子

9086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9086
发表于 2020-3-29 19:40:5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朱同炳先生回忆荆门建市初期二三事
                         (纪念荆门建省辖市30年征文)
               
     为了纪念荆门建省直辖市三十年,市政协文史委安排我采访荆门建市初期的老干部朱同炳先生,约了几次都被朱书记婉言谢绝,理由是他们经历的事是他们应该做的。我只好以闲聊的方式,从他口中获得了一些片段史料。根据他的要求,有些事他在世时不能写。下面仅记下他回忆的两件事,一是他参加陪江泽民总书记调研荆门的情况,二是关于恢复象山景区和修建象山大道的一些经过:
                                                   一、关于江泽民调研荆门
     二十一年前,江泽民总书记调研荆门时的大背景是在中国共产党召开十四大后,中央把农业作为贯彻十四大精神的第一件大事来抓。为了解农村实际情况,1992年12月20号,中共中央总书记江泽民决定来湖北就发展农业生产、调整农业结构、粮棉收购政策等问题进行实地调研。
    12月22日,江总书记一行,由省委书记关广富,省长郭树言等陪同调研,具体行程的是从孝感、钟祥、荆门到荆州过夜,陪同江总书记一行的中央领导还有,时任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共中央办公厅主任温家宝,国务委员陈俊生,还有商务部副部长兼国家粮食储备局局长白美清等。通知我们要有乡镇党委书记汇报。我作为书记,深感责任重大,我征求了市委缪合林、何木生、温遂和等几个主要领导意见后,开了个紧急专题常委会,讨论怎么跟江总书记汇报,发言掌握什么分寸,光说问题也不行,要把问题说出来,做到实事求是反映农村现实问题,又不能拖蛮长时间,只能在25分钟说完。统一了意见后,我还连夜把市政策研究室彭金泰找来商量,进一步商讨了具体汇报细节。
       9月22号上午10点多钟,江总书记一行到达荆门宾馆,开会听取汇报。我先发言,汇报了近半小时,中心意思是肯定了农村当时的发展,但是问题也很多,主要针对当时农村存在的老百姓负担重,农民不能增收,买粮难,粮食不值钱,粮食收购打白条等问题。接着团林镇书记李玉森补充发言,调子与我相同。李玉森用农村比较朴实的土话发言,江听得非常认真,还亲自记笔记,李玉森向江泽民说了一段反映农村实际情况的顺口溜:“乡镇干部雄赳赳,只管种田不管收;农民群众气昂昂,又骂爹来又骂娘”。江总书记特别记下了这几句口头禅,“农民负担”这个词,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出现的。我们汇报超过了时间,江没讲多话,但很高兴。
      汇报会结束下来后,国务委员陈俊生,中共中央办公厅主任温加宝,要我们将发言的材料赶快整理出来,陈俊生专门对我讲,一定要把李玉森的口头禅加上去。他们根据江总书记意见,把我们汇报的材料整理后迅速传回北京每个政治局委员参阅,并刊登内参,此件很快就发到了全国各省市州县,过了几天我们也收到了一份。
      汇报会结束后,江总书记与参会人员下来到荆门宾馆门前一起合影。中餐在宾馆五楼,把会议桌合并搭了个临时餐厅,实行分餐制,四菜一汤。江总书记对有一道菜很感兴趣,那道菜是“玉环炒肉”,问玉环是什么东西,有个人开玩笑说,玉环就是的那个四大美女之一的杨玉环的“玉环”,大家都笑了,饭局在很轻松愉快的氛围中结束。
       吃完中餐之后,江总书记在宾馆三楼一套间休息了近两个小时,(当时江总书记的夫人王冶坪一路也在陪同,但是没参加活动,我们安排市委副书记刘彬同志负责陪同)。下午三点左右,江总书记一行向荆州方向进发,去看团林粮库。从象山大道南行,车到虎牙关时,因我陪坐在江总书记旁,我主动给江总书记介绍,这里是荆门的虎牙关,江问:“为什么叫虎牙关?”我说:荆门叫“楚门户外”也与这个地方有关。古代这里是个战略要地,荆山山脉在荆门南两山对峙如门,象老虎口一样,所以这个地方叫“虎牙关”。到了白石坡,我说这地方叫掇刀石,也有个典故,三国时关公曾经在这打过仗,现在都还有关公掇刀的一些古迹,他听了以后几次点头。
      到了团林鸦铺粮站后,他主要是看粮食仓库,他边走边看问得很仔细,一一询问了粮站负责人孔德新关于粮食仓储的数量,粮食储存的时间,为什么农民卖粮难,孔德新都一一做了回答。如在看了用薄膜封闭的小麦仓堆时,江用手摸着粮堆说:“这种储粮方式很好,可以防止鼠虫侵害”,在察看露天粮堆时用手比划着说“这种粮堆很好,通风防潮,有利于粮食安全储存”。江在鸦铺粮站看了大约三十分钟,在临走时告诫我们“一定要把农民用汗水换来的粮食管理好,储存好,确保粮食安全”。
      看完粮库离开团林鸦铺粮站,按原来的安排,江总书记在荆门境内的调研就该结束,除了保卫人员必须送到与荆州交界,我们市里的一行人返回了荆门。
结果,江总书记在去荆州的路上又有一个事先末安排的插曲。下午五点钟,江主席经过五里镇南严店村时,忽然提出停车到路边的农户家去看看,江主席先到靳邦民家,和他拉家常,问他家有几个人,靳邦民说共五个人,二个大人,三个小孩,问他小孩在干什么,靳说大儿子在荆门读大学,二儿子在屋里干农活,江又问他家种了多少田,靳说种了十亩田。江又转到隔壁刘克举家,刘克举是个瓦工,江主席问他家里有几个人,刘说三个人,问他家里收入如何,农民负担重不重,刘说,粮食不值钱,提留交得多,卖了粮,结不到钱,打白条。
      我们听说江主席到严店村后,第二天即23号我和和缪合林同志专程到严店村去了解江总书记访问靳邦民,刘克举两家的具体情况,他们反映的情况和我们的汇报基本是一致的。
                                二、关于修复象山文化和修建象山大道
       一个城市没有文化,就不能成为一个真正的城市。荆门建市时的财政相当困难,我们考虑到城市既要发展经济又要搞点文化。我们从荆门还是小市的时候就开始着手修复象山历史人文景点,1981年,在原惠泉遗址上建流清亭;1982年,修复观德亭、仰止亭。
       1983年,省辖荆门市成立,市政府决定依托象山建一座城市公园,由建委韩主任负责(大家都叫他韩麻子,这个人不简单)筹建象山公园。当时的象山、西宝山以及海会沟全都是开采和炸石头的场子,我们首先把炸石的个体户和集体采石场有计划的清出去,开始绿化象山,当时象山基本都是裸露的石头和荆棘,由于山上土少石头多,我们采用爆破挖坑栽树。从成立小市开始一直到大市成立,都不停的在象山上栽树,也在白龙山上栽树,逐步把象山全部绿化。
      那时候象山东麓只有文明湖,陆夫子祠,还有60亩菜地,还没有公园,我们开常委讨论要以“龙泉”命名建一个龙泉公园,龙泉公园大门没有路怎么办。那时候龙泉公园大门处是个酱油厂,道路根本不通。84年县市合并,当时张明春当书记,我当常务市长,我们开展全民义务劳动,清理文明湖淤泥,同时建成湖心亭、九曲桥,恢复荆门清代“三台八景”之一“龙泉十亭”中的鸳鸯亭。相继续建了盆景园、岚光阁、老莱山庄等。修龙泉公园后,又在白龙山造林,唐安古寺是我表态移到那边去的,盆景园整起来也不简单,文峰塔原在象山大道中间,龙泉公园大门前,是后来发生交通多起事故后,才移到公园里面。
      为了让龙泉公园有个大门和推动中心城区扩展,我们也下了很大决心,先着手拉通象山大道,要拆迁270户,那时老百姓听话,适当补足,每平方100元左右。象山大道为什么现在都不落后,当时湖北新批的就只有四个新市,是陈丕显当省委书记的时候,他是主抓工业的,因为工业能够带动地方经济的发展,所以陈丕显就决定,在湖北凡是工业发展比较好的就批准建市。荆门批准为市是在1979年下半年与随州、鄂州、老河口同时批准的。
      关于城市道路命名,我们把贯穿南北向路叫大道:象山大道、长宁大道、白云大道,东西向的叫路:象山一路,象山二路,象山三路,当时城市道路的骨架就是这么定下来的,金虾路原不通,后来拉通了,长宁大道开始只到邮局,后来逐步向北延伸白云大道利用二0七国道进行了几次扩宽。
      象山大道完全是新辟的,必须有眼光,我们当时规划要搞到60米宽,而且是一次性把土地全部征过来,根据经济发展逐步向南北完善,使象山大道基本上形成了四车道,快车道、慢车道、人行道。当时我们把象山大道搞成60米宽。还挨了地委的批。荆门小市的时候属于荆州地委管辖,地委老同志们都是从战争年代下来的,说荆门不到十万人,一枪都打不到一个人,还搞那么宽的路?因为当时农业学大寨,那时候的指导思想是抓农业学大寨,钱往哪里用,人往哪里走走,车就要往哪里开,也就是说,钱要用到农村抓农业,干部要到农村去,车子也要开到农村去。当时那些老同志心情是好的,他们批评我们是对的,我们也理解他们的心情。不过现在看来60米的象山大道还窄了,说明城市规划要看长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逛了这么久,何不进去瞧瞧!

登录 发布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