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门人文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4802|回复: 29

寻山探水――设计监修本土建筑札记 (陆续添加中)

[复制链接]

1030

主题

1954

帖子

8583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8583
发表于 2020-3-29 09:04:1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寻山探水――设计监修本土建筑札记 (陆续添加中)

        茫茫人世,我乃沧海一粟,几十年的人生路,上帝没让我大富大贵,却给予了我不少知识。年近花甲,行在山林,乐在古籍,乐在古建。感谢一些单位和朋友对我的信任,一处处古建在本人手中设计监理而成,颇感欣慰。下面陆续将近几年设计监修的升天塔、青龙观碑亭、度门寺、罗稼第、团山寺、文渊阁、栗溪古街、天台寺禅院、楚望塔、楚望楼、古驿园、白龙观、读书台等陆续帖上,供同仁们一阅,并提出宝贵意见。
001.jpg

002.jpg
升天塔
上世纪六十年代建磷肥厂时, 升天塔最上面的一层被掀掉改为水塔,我们在改建中,采取条石填充,帽子也是青石层层叠砌而成,异常坚固。
      改造升天塔的实践中,有两条经验值得总结,一是补加的17个云头石翘角,由我们当地的石匠雕凿而成,基本上与原翘角没有区别。二是勾缝处理:塔身原来的石块用糯米石灰混合浆粘贴填缝,在维修中虽然也采用糯米石灰浆填缝,但是,填缝的颜色与原来的反差很大,有个老人告诉我们,到青石加工厂去弄点青石灰掺和可解决新旧颜色区别,我们采用这个方法填缝果然达到了整旧如旧的效果,升天塔修复后,整体效果乍一看,看不出有修复的痕迹。
       顺便说一下,塔顶内封存有二件文史资料。龙神神龛封门前,在神座上留有一段文书,告诫后人谁启开神龛门,请恢复龙神,功德无量。
      升天塔的成功改造,东宝山公园管理处周强先生功不可没,没有他的监督把脉不可能有那么好的效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30

主题

1954

帖子

8583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8583
 楼主| 发表于 2020-3-29 09:11:14 | 显示全部楼层
004.jpg
初步设计的升天塔方案,经文物部门审核,不能做台子,颇感遗憾!
005.jpg

图塔中间方形凹进部分为原龙神神,维修时不准放龙神,只好用两块青石把神门封堵了,不过在神座上留有一段文书(用塑料袋封好浇在了神座上),告诫后人谁启开神龛门,请务必恢复龙神,功德无量……。
升天塔的传奇故事

李勋明
    位于荆门大桥广场上的升天塔始建于明崇祯十七年(1644年)。其功能为镇锁荆门城市水口的地理建筑。根据清乾隆版《荆门州志·升天塔详文》记载,升天塔为明末绅士胡化组织修建,故原名为“胡家塔”,然而该宝塔刚垒筑至一层多高时,恰遇李自成克荆门,工程被迫停工。李自成军攻城七日未果。后来,他们用树木层层垒起到与城头一般高时,才攻破城池,又经过激烈巷战,双方共伤亡二万余人,城市化为灰烬,致使荆门一度弃城,州署不得不迁往沙洋,清顺治年间才又迁回荆门。清乾隆十六年(1751年),荆门知州舒成龙重修州署,将双方战死在州署中的官兵骸骨挖掘出来,令州吏萧式汤作高三尺八寸,四面各宽四尺八寸的一具大棺殓之,埋于塔下。舒成龙接着又令萧式汤督工,于当年三月开始续建其塔,在原塔基上增建三层,周围八方,宽一十八丈二尺,高六丈五尺,顶盖筒瓦、脊吻、兽头、走马,八角按响铃十六套。上供天后,以镇水口,中塑地藏,以安忠魂。竣工于第二年五月(1752年),耗资四百金。落成后舒成龙亲笔题额曰“升天”,“升天塔”名由此始。
    舒成龙为什么要把水口塔搞成以安魂灵为主的建筑呢?舒成龙是一个善懂天文地理的人,自然有他的道理,也许他认为胡家塔从动功之日起就不吉利,不仅没给荆门人带来好运,还引来了李自成攻荆门的屠城之灾。破城之日,李自成军将所剩平民和二百学生逼进州署,双方再一次激战,二百生员全部殉难,接着一把火把州署夷为平地,双方仇士尽埋其中。一百多年后,舒成龙重建州署,掘出磊磊白骨,可能觉得晦气,便做了一个巨型棺材将这些尸骨殓之,葬于未竣工的胡家塔内,接着又派萧式汤将该塔维修完毕,塑地藏王守护,以安忠魂。舒成龙接着还在现龙泉书院大门西侧建了个“全忠祠”供奉其遇难者牌位。舒成龙对他州署下的这些亡灵,可谓是敬奉到了极致。他这么做,也许是借昭示忠孝节义之风,减轾自己建州署掘白骨之晦气,当然这仅仅是本人的推测。
    另外根据州志《升天塔图说》,升天塔旁还有一座水府庙。关于这座水府庙,查无其它史料,所以本人推断,舒成龙修塔时根本没有水府庙,他把水府庙画在州志上,意在希望后人帮他完成,以谢怠慢龙神之过,可惜后人并没有帮他修,当然这仅仅是我的揣测,有待找到新的史料确认。
    当官求名是好事,舒成龙做官一生爱求名,他在荆门治州期间特别重视文化古迹建设,他对荆门境内所有古迹都进行过维修,并刻石留记。然而,他把一个本来是镇城市水口的建筑搞成以慰忠魂是他唯一的错误。我理解他的苦衷,但是,违背了风水常理。人们谁也不愿意看到自己城市的出水口有一个不吉祥的升天塔。在他死后不久,后继者便很快把第二层神窟中的地藏王换成了龙神,并勒石:“众流汇聚”,把第五层天后像换成了脚踏波涛,独占鳌头,手持神笔的文曲星,把他书写的“升天”石额换成了“文运天开”,恢复了水口塔的本来功能。今天我们看到的升天塔上的石匾和雕塑就是例证。
    按照中国古代建塔的规范,升天塔底应设有地宫埋葬大德僧人舍利或其它镇塔之宝,可惜无史料记载。笔者近日对升天塔建筑进行了实地考证,先探其底座是否有深埋部分,经过开挖,塔基覆土在原来基础上仅增高了约50公分,测八方边长也与州志所记载尺寸相附。测正门坐甲向庚,即坐东偏两南向,站在正门西望,中轴线直对月牙岛主河面,令人观之一兴,不的不佩服古人善于营造“天人合一”之境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30

主题

1954

帖子

8583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8583
 楼主| 发表于 2020-3-29 09:14:36 | 显示全部楼层
白龙观 霖苍观修复规划设计

一、设计依据:根据清同治版《荆门直隶州志》白龙观、霖苍阁图,结合现场踏勘进行设计。
     白龙观“霖苍甘雨”为荆门三台八景之首,始建于宋元,原名“霖苍观”,后改的白龙观。是荆门是城市历史上的一处重要人文景观,毁于上世纪三十年代战乱,只剩下残垣断壁和碑碣30余块。2008年一出家人在遗址上修三间小屋,田道长续修四间房屋。供奉有佛教和道教神像十多尊神像。
     此次恢复重建,保留了部分原残垣,总体布局严格按州志所记载的白龙观平面布置图样进行规划设计,建筑布局保持了原“田”字形。建筑风格采用了明清宫道建筑模数,前殿硬山,后殿歇山,古朴自然。
二、工程概况:
1、根据碑记,主体建筑右为玄帝殿,左为玉皇殿,合计占地面积1215平米。
2、霖苍阁:建筑面积30平米,占地面积110平米。
3、屋面均为C25钢筋混凝土整体现浇,1:2水泥砂浆找弧、找平,防水采用有机硅处理,面铺黑色中号青筒瓦。正身橼沿檐飞橼采用80*80杉木制作。走廊为预制橼.
4、油漆做法:梁柱、正身椽、飞椽及花格,原子灰膩子刮基底二遍,外喷红色氟碳漆三遍。6根立柱刮膩子后裹无纺纱一层,面喷红色氟碳漆三遍。
5、宝顶和柱脚为青石制做。(详见施工图)
6、地面铺400*400*30青石砖,台阶及阶沿石1000*150*300青石,人工凿纹三遍。
7、观景台面贴400*400*30青石,栏杆为青石围栏。(详见施工图)
8、梁柱,屋面均为C25钢筋混凝土,所有筋搭接均按规范制作。
9、霖苍阁天棚为白色,彩绘龙凤呈祥图案,
10、楼梯采用800*150*300条石铺砌,人工凿面。垂带石为1000*300*60,人工凿面。
11、建筑地面高度分梯形三级,观景台4.35,前殿5.4米。后院5.1米,后殿6.45米。
12、钢筋采用国标Φ一级钢。
13、沉台C20,梁柱C25砼,屋面C25钢筋,一级国标。
14、木飞橼,木花格:松木。
三、对联牌匾按规范制作。(楹联待征)
四、碑刻安装位置根据现场实际情况确定:
五、   概算投资300万元.

0001.jpg
白龙观规划设计鸟瞰图
0002.jpg
白龙观正立面图
0003.jpg
白龙观霖苍甘雨,为荆门古城“三台八景”之首,也是过去也是州府祈雨的祭祀场所,这次设计根据《荆门直隶州志》白龙观“田”字型建筑布局进行设计。

下面为霖苍阁第二方案
0004.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30

主题

1954

帖子

8583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8583
 楼主| 发表于 2020-3-29 09:16:13 | 显示全部楼层
0006.jpg


0007.jpg
风 雨 白 龙 观

     位居荆门 “三台八景”之首的白龙观,乃古代历届州府祈雨祭龙神的重要场所。另外,由于白龙观所坐之山白龙山乃荆门古城西北屏障圣境山脉系结穴之山,其地理位置 “前踞虎牙,后倚凤石,右挽象岭,左盘龙冈。仰护一州,壮阖郡之形势,俯镇四野,引通国之朝参”,因而白龙观也是古荆门州治一座镇城市地脉的重要建筑。遗留在白龙观山门 “甲戌(公元1794年)秋日,州牧舒成龙立” 的碑额文字定意,舒成龙当时为一州之长,题名落款用“立”字,其意在向世人宣示修建白龙观为官府所重视,应认真保护。值得庆幸的是,白龙观虽然倒塌了半个多世纪,但是由于有宗教人士田道长(名演道)等热心历史文化人的保护,庙址残垣没有再遭到人为的破坏,特别是遗留的大量碑碣对研究荆门历史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缥缈西山上,霖苍景最奇”。白龙观始建于宋代,原名“霖苍观”,清康熙五十年(公元1711年)《募修白龙山霖苍观碑记》:“郡城西山白龙观者,古显灵朝拜之香火也。昔缘白龙出自山下,旱则为雨,救济苍生,此间山灵显聚,云动雨随,故前人在此开庙基……古名之曰:‘白龙山霖苍观’”。元、明、清三朝,白龙观香客云集,不论远近,都来参拜,先后树立了许多歌颂龙神功德无量的碑记,白龙观遂成为荆门地域最大的庙观,史书多有记载。可惜明朝崇祯十五年(公元1642年),李自成攻克荆门,白龙观建筑大部分被战火烧毁。清朝顺治年间 (公元1644-1662年),有道清、德慧师徒二僧募捐重修,也只恢复了原貌的一半。清乾隆十九年(公元1754年)夏天,久旱不雨,据说州府组织在白龙观祈雨,解除了旱象,于是知州舒成龙主持大规模修建这座龙神庙。同时舒成龙根据荆门城市四象分布,左青龙(东宝山),右白虎(西宝山),将霖苍观改名为白龙观。又在白龙山北峰筑“霖苍阁”,在雨山东坡筑“甘雨亭”。把雨山和白龙山景色点缀得更加妖娆,民间称之为“霖苍甘雨”。清朝蔚柱作荆门三台八景歌曰:“八景首属白龙观,甘雨霖苍亭阁焕。山上垂云山下雨,从此苍生不忧旱”。由于香火旺盛,白龙观又随之增建了玉皇殿、三教殿、真武殿等宗教祭祀建筑。后在抗战期间,白龙观被日军飞机彻底炸毁。
                                     原载2004年4月26日<<荆门日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30

主题

1954

帖子

8583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8583
 楼主| 发表于 2020-3-29 09:56:32 | 显示全部楼层
东宝区子陵村公墓设计
一、设计依据:根据子陵村提供的地形图结合现场踏勘进行设计。
二、设计理念:根据现代公墓规范结合本土墓葬民俗和传统阴宅风水理论进行规划设计,
三、规划原则:
追求文化品位原则:表现陵园的个性特征,是本规划强调的重点,本规划以人为本,统筹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充分利用山地自然资源。求取陵园与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协调统一,突出自身的个性与风格。
四、现状分析:
1、该公墓位于子陵镇西约3公里,西邻荆山主脉,南距新唐安古寺500米。整体地形由西、东、北三方向南平缓开放,形似袋状。整体地形紧凑完整,属现代殡葬用地中的上好地块。
2、陵园规划墓穴1.5—2万位。每穴用地2、5平米,加上灵骨堂空间利用,具有极大发展空间。
3、范围内的林地可开发为树葬等墓型,直接利用;其余部份林木可视景观需要予以保护使用;极少部分林地,因墓穴用地,需移植或砍伐。但总体均应按整体梳理、分期砍伐(移植),建后补种的树种逐步调整方案处理。
五、工程概况:
规划总面积:61446平方米: 1、墓穴占地40000平米(其中绿化带8000平米),2、停车场2534平米 (外停车场970平米),3、内明堂祭拜活动广场6872平米(其中内明堂水域面积651平米),4、山门建筑:28M*3.4M=95 m2   占地面积115 m2 。(功能:服务、值班、办公、储藏、公厕)。5、座佛:高3.9米,占地20 m2。6、灵骨堂建筑:14*29=406 m2   占地26.6*36.4=936 m2,(灵骨堂存放骨灰1200龛.)7、怀远亭:建筑面积23平方米.占地面积144 m2,道路绿化占地面积10500平米。玉带水域面积700平米。院墙周长1066米。
六、区域功能布局:
1、公墓总体功能分为A –G共11区。中轴线座壬向丙兼子午,七十二龙甲子对庚午。东西为卯酉兼甲庚,因该公墓地山体呈南向半园形,规划北部墓穴排列呈半圆形向南,可满足各种命卦葬地。
2、墓穴排列依山就势,每墓穴占地2.5 m2,(2.5米*1米),其中:绿化带占地0.5m2 ,墓地1.2 m2。若需增大墓穴面积,可两墓并一墓,或改为1.5米*2.5米。
3、每排墓地上下之间落差,根据实际坡度设计落差为0.4M—1M。半坡以下为简葬无竖碑式墓穴。
七、基础设施规划:
1、防洪排水:(1)、院墙外设栏水沟截流进入公墓以外的山水。(2)、墓区水域均流入内明堂池,再设0.6宽*1米暗渠流入玉带河外排。3、每排墓穴设高0.1*宽0.12挡水带。
2、道路:中轴线主神道宽主神道宽8.9米,副道宽3.5米,横断面两边设深0.4*宽0.3泄水沟。纵断面根据实际坡度确定每排落差和踏步。
3、围墙:规划区设围墙环护,总长900米。围墙设计高度2.2,内外飞檐,上盖小号筒瓦。
4、绿化:每墓穴0.5平方米, 明堂绿地占其面积的三分之一,主神道宽8.9米,两旁绿化带各占2米,附神道宽3.5米,两边绿化带各占0.6米,墓穴和神道绿化以柏树为主。沿红线区域外50米作园区保护绿化带,培植松柏及乔木,禁止砍伐放牧。
5、铺地:内明堂活动广场600*300*40青石。停车场20公分厚C20砼。
6、给水:园区用水分生活用水和水体、灌溉用水。水体等用水,山地自然水源,各选择高地建蓄水池共2个。
7、供电:园区所需电力120KW,连接当地电源。配电房置于服务区内。
8、环卫:园区内设固体垃圾回收点,沿园区道路设置果皮箱等。服务区厕所设于建筑内。同时配置化粪池,污水处理后作园区绿化灌溉用水。

1.jpg

总平面图

2.jpg


77.jpg
公墓山门

44.jpg
中轴线的上的佛座、灵骨堂、怀远亭

      子陵村公墓作为村级公墓,占地不大而地理甚佳。设计中轴线座壬向丙兼子午,七十二龙甲子对庚午。东西为卯酉兼甲庚,因该公墓地山体呈南向半圆形,规划北部墓穴排列呈半圆形向南,可满足各种命卦葬地,是一块上好的墓地。
     公墓中轴线布局:外明堂水、玉带水、山门、内明堂、内明堂水、佛座、灵骨堂、怀远亭,以上这些建筑由南向北层层推进,神道前后落差近十米,视觉气势辉宏。此公墓建成后,环境将胜似公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30

主题

1954

帖子

8583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8583
 楼主| 发表于 2020-3-29 09:57:59 | 显示全部楼层
  修复白龙观、霖苍阁记事(一)
      现在做事难,办事难!你想做成一个项目,繁杂的审批程序和到处疏通关节会让你望而却步,这些年我看到过很多投资商不愿拿钱买气受而放弃项目。其实做公益也难:
      2014年8月25日,东宝区宗教局局长杨安斌先生来电话说,区宗教局引进了一个李姓的老板愿意出钱修复白龙观和霖苍阁,通知我陪他们一起上白龙观看看,我到白龙观现场时,他们一行已在那里等候,大家相互介绍一番后,我看投资人李老板是个财像,便极力游说,告诉他们,白龙观是荆门三台八景之首,白龙观不仅是一处宗教场所,过去也是历届州府祈雨的场所,他们有缘修复这处文化遗产,是他们的缘份和福气,二位老板听了很高兴,当即表示马上动工。
     住在观上的田道长是我多年的老朋友,他也很高兴,说修复白龙观是他多年的愿望,没想到这次如愿了。不过我知道田道长性格有些孤僻,……,喜欢独处,道观修起后,他会不会觉得不方便呢,或者中途生变呢,看他很高兴,也就没和他单独交流。
    下山后,我根据州志记载,白龙观平面布局为“田”字形,三天内便出了一套修复白龙观施工图,原则上保留了白龙观遗址上的部分残垣。并在白龙观左边设计了几间附房,建议先把附房修好,把20多尊神像及田道长先安排到附房中暂住,再开始建主殿及霖苍阁。
在动工前,东宝区宗教局分别给相关单位至函修复白龙观,半月内至涵单位没有一家提出疑议。
      9月16日施工队进场开始修附房,9月17日,林业部门便通知不准建,经过区宗教沟通后,我又给市林业局尤局长打电话说明我们都是在做义务,好不容易引来一个功德主修复白龙观霖苍阁,如果停工,弄得不好,投资商不干了,会很遗憾。尤局长很重视,很快给予回复,说只要规划部门同意,他们积极全力配合。这样,东宝区宗教局立即向市规划局请示,为了加快进程,我也与市规划局局长崔先生汇报了修复白龙观的情况,崔先生很重视,第二天上午便和奚总及代科长一起到实地踏勘。他看了施工图纸,有些修改想法,可能碍于情面,不好直言,便说白龙观是一处重要文化遗产,为了修复不留遗憾,还是组织文化方面的专家评审一下后由宗教部门报市规划局提出申请报告,即上规委会通过。
      根据崔的意见,当天下午我们便请焦知云,李云清,崔仁义,刘祖信等荆门几位资深文物考古专家和高工对白龙观设计图纸进行评审。会审后大家提出三条修改意见:一、保留“田”字形布局。二、神道直下(不能从两边上)。三、大殿和霖苍阁建筑风格由硬山改为歇山式。我连夜修改方案。传给市规划局奚总和代科长。
       9月21日上午崔局安排奚总陪同分管城建的蒋市长到白龙观实地察看,由于电话问题,我没能赶到现场向蒋市长介绍。更没想到的是,蒋市长问田道长修复白龙观有何想法时,田道长却回答说“观音娘娘给我报梦,白龙观暂时不能修”,宗教人士如此说,可见蒋市长的心情了,导致下山上规委会时,加上………!
      中午我知道情况后,和区民宗局杨局长速上白龙观问田道长为何在蒋市长面前出此言,田道长吱吱唔唔,我明白他的心中的“小秘密”,便让杨局长告诉他……。田道长第二天上午亲自到区宗教局说“观音娘娘又给我报了梦,白龙观可以修了”,并主动写了个证据,要求修复白龙观,叫人哭笑不得。
      还有拦路虎,这里就不说了!
      投资商李老板见这么多麻烦,也不同意了,说修白龙观这个功德做不成,他再也不修庙了!
      欲知白龙观能否顺利重建,且看下回分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30

主题

1954

帖子

8583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8583
 楼主| 发表于 2020-3-29 10:02:00 | 显示全部楼层
新修编的圣境山旅游规划摘录
        
        2003年东宝区出资40万元请湖北大学做了《圣境山旅游规划》, 2009年东宝区又出资80余万元请北京清华大学做了第二次规划《荆门市圣境山旅游综合开发详细规划》,现在圣境山景区跨越东宝和漳河两个区域。今年有投资商愿意投资荆楚文化产业园,为了推进进度,本公司对圣境山文化旅游进行了第三次修编,主要规划了核心区(位于漳河新区)和新定位了环圣境山6个村农业生态圈。
        本该相关部门做的事,我代做了,相信会有德者来!

圣境山核心区荆楚文化园规划设计说明
一、规划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
2、《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
3、《荆门市中心城区旅游开发总体规划(2006-2020)》
4、《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发展总体规划(2009-2020)》
5、2003年《荆门市东宝区旅游发展总体规划》
6、北京清华规划设计院2009年《荆门圣境山旅游综合开发详细规划》
7、清同治版《荆门直隶州志》。
8、2009年《漳河风景区保护利用总体规划》
9、《荆门市城市2011---2030总体规划》
二、规划范围:
  本次规划:北起真武观、南至白果树沟,西至大黑沟,东至金泉村,总面积约50平方公里。核心区8平方公里。
三、基本概况:
园区内交通设施,只有一条主道,宽4米,为水泥路面,其他为土路和林荫小道。人文景点:老君台、玉皇阁、文渊阁、楚望台、八仙台,土地庙。自然景观:山体自然绿化覆盖率达百分之九十八,寨墙、老屋场、梯田、山寨、古道、天坑均掩于从林之中,海拔230米以上居住人员30年均前迁至山下,海拔230米以上基本已无水源。
四、规划宗旨:
本次规划延续2003--2009年《荆门圣境山旅游综合开发规划》方案,坚持“重在自然,科学保护、合理布局”,以玉皇阁景区为中心打造圣境山荆楚文化旅游核心区,带动周边自然村农业民俗生态经济发展,开辟城市文化旅游新亮点,造福子孙后代。
五、规划期限:
本次规划期限为2014年至2025年
六、功能划分:
打造一区一圈。融入“漳河—-城区旅游圈”,即:
一区:玉皇阁荆楚文化旅游核心区(历史文化、宗教文化、自然资源)
一圈:环圣境山民俗生态农业圈(团坊、袁村、金泉、南庄河)。辐射:三山一河旅游圈(圣境山、象山、东宝山、漳河)。
核心区功能划分:
1、服务区:
A、西门休闲服务区:古驿园、驿园商铺、驿园会所、明人居、驿园新村。
B、东门九龙谷服务区:休闲别墅、西山度假村、清风寨、农庄。
2、游览区:
A、人文宗教:楚望楼、荜路园、楚居、楚人村、明清民俗馆、文渊阁、楚望台、斗笠寨、读书台、凤凰亭、白虎亭、碑廊、老君台、玉皇阁、八仙台、观音殿、真武观、关帝庙、土地庙、普善堂、朝盐观、周瀚墓、圣境山大居士墓。
B、自然生态:峭壁、溶洞、奇石、山泉、古树、古老屋场、山寨、古梯田、白石岩、古道、古桥、仙人打座、石婆望夫、仙人岩、大黑沟、龙滩沟、白果树沟、天坑,万人摸、百步天梯。
毗邻区:
A、农业生态旅游圈:团坊、袁冲、南庄河、尖山、金泉村、石莲村农业生态观光游。
B、高档养生休闲:九龙谷休闲养生接待中心(见清华大华编制规划)。古驿新村、瓦庙新村。。
C、风电场景观。
七、游览路线:
1、主要车道:
A、荆门---十八罗汉路――古驿园服务区――楚望楼――金顶。
B、荆门—九龙谷。
C、荆门----象山--西宝山――碑凹山――天坑---斗笠寨---楚望楼---金顶。(待建)
2、石径、古道、磴山道:
A、土地庙---民俗馆---凤凰亭—楚望台――风电场---楚望楼。
B、明人居――楚人村---荜路园---斗笠寨---栈道—白虎亭---楚居----玉皇阁---八仙台---楚望楼。
C、九龙谷文渊阁――老君台――八仙台---楚望楼---楚望台---观音阁----风电场—老屋场—仙人岩。
D、八仙台---玉皇阁---斗笠寨—天坑---龙滩沟――白果树沟――碑凹山。
E、八仙台---楚望楼---龙脖垭---真武观。
3、栈道:玉皇阁----斗笠寨
4、索道:九龙谷――玉皇阁。
5、滑道:玉皇阁――楚望台。
6、软桥:楚居。
(八---十九略)
11.jpg

22.jpg
33.jpg

44.jpg

55.jpg

荆楚文化产业园核心区主要建筑“楚望塔”或“楚望楼”
一、有宗教人士或居士支持就采用“楚望塔“”的方案
二、有政府主导就采用“楚望楼”的方案

楚望楼规划设计简介

一、“楚望楼”名的历史依据:
北京清华规划设计院《荆门圣境山旅游综合开发规划》
荆门地处荆山山脉向江汉平原过渡区之咽喉,史书记载为“楚之望地”。历史上东宝山顶建有“楚望亭”。乾隆《荆门州志》载:“江汉沮漳,楚之望也,荆门适当其中”。明张居正《荆门州题名记》:“荆门者,故荆州府鄙也,居荆襄间,唐邓瞰曳其腹肋,随郢阿迪其肘臂,南望江陵,势若建瓴,重关复壁,利以阻守,运奇制胜,亦足以冲敌人之肘肋,故称荆门,言隘地也。”《左传》  哀公六年记楚昭王说:“江汉沮漳,楚之望也”。《史记楚世家》楚昭王说“自吾先王受封,望不过江汉。
二、建“楚望楼”的现实与历史意义:
楚望楼选址于荆门城西双龙峰,距荆门中心城区10公里,其地理位置海拔518米,位座江汉屋脊,二脉相会,山势挺拔,北接千山,南送万壑。“楚望楼”原定名为“楚望塔”,经专家评审,大都数专家认为 “楚望楼”比“楚望塔”更宜,故定名 “楚望楼”。 该楼建成后,将有利于整合提升荆门城市文化品位,创造城市新的经济增长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三“楚望楼”设计理念:
楚望楼融本土历史人文和观光于一体,上插云宵,下临深谷,俯瞰三楚。堪称“江汉头角”。座北朝南,底座高6米,每边长32M,占地面积960平米,通高30米。围城占地面积约4900平米。山门占地面积200平米,神道长300米*3。6米,占地面积1080平方米。
1、底座功能:赋予楚人筚路蓝缕系列楚文化故事展(塑楚国十王像,卞和泣玉、羊左之谊、神笔马良、老莱子、郭店楚简、屈原、宋玉。汉唐厅,宋元厅,明清厅、民国厅)
2、第一层功能:文化服务。第二层和夹层功能为佛教文化展示朝拜区。第三层和夹层功能为道教文化展示和朝拜区。
3、外围:场地布置荆门博物馆馆藏文物景观雕塑。
4、山门:第一层游客通道服务区,第二层钟鼓。
5、神道:长 300米,宽3.6米。
6、服务区:500平米。
7、停车场:500平方。
8、公厕:60平方米。
9、蓄水塘:1500平米。
四、楼园占地约20000平方米:
由南向北,由西向东二条神道层层向上推进,延伸各长300余米,可满足2000人同时观光游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30

主题

1954

帖子

8583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8583
 楼主| 发表于 2020-3-29 10:06:07 | 显示全部楼层
子陵镇团山寺设计

         古团山寺遗址是个龟形地,重建团山寺,我把建筑平面规划按照龟形进行布局,由于甲方要求把大殿加大,建筑在原址上至少向前扩伸了30米,工程竣工后,整体效果应该还是很壮观的。遗憾的是在施工中,没有严格按设计图纸施工。
           
                                                         团山古寺修复扩建总体规划设计说明
设计依据:《荆门市东宝区子陵镇2011—2030年总体规划修编》、《北山红色旅游风景区总体规划》、团山寺历史资料及遗址地形情况进行设计。
建筑结构设计概况:充分体现传中国统建筑风格。鱼沼飞梁采用钢砼现浇,大雄宝殿、天王殿等为单屋双重檐多柱组成,结构设计采用钢筋砼框架结构,圆柱与上部,梁、檩条、椽、戗梁起翘主要构件为钢筋砼现浇,并与屋面有整体连接。藏经楼、鼓楼、钟楼、方丈楼等亦采用砼梁整体现浇。
建筑设计布局:主体建筑群分上下两院,两大功能区域布置:功能划分分为四大区,即:一、广场景观区。二、龟身佛教区。三、僧人信众生活区。
中轴线布置:(1)明堂(停车场、玉带水、放生池、龟眼池)。(2)山门(天王殿、钟鼓楼),左右配殿,法堂,念佛堂。(3)大雄宝殿(底层地宫)。(5)、生活区:云水堂,居士楼,福德堂,素斋,方丈室。
1、上院:(1)维修遗留的寨垣,石屋,)恢复部分原建筑。(2)遗址南新建观景塔。(3)上下院车道,蹬道,沿途设休憩亭2处。
2、下院:在原址上重建,采用原寺院龟形布局,依山就势,龟身中轴线长79米,宽52米,龟身底座设地宫,平面布置前后落差分三道平台层层推进,龟头高4.5米,山门、钟鼓楼及左右配殿高5.85米,大雄宝殿地面高9.90米。
3、明堂景观布置: 广场,多级台阶、梵香炉、石狮、碑刻等,广场前筑湖蓄水,设玉带河,以增加地脉灵气。又便于香客、游客集散、摄影、休闲、朝拜等之用。
4、曲廊:50米;
5、左右法堂:佛堂(配殿)各5楹:净深9.0×19.2米;
6、大雄宝殿:七楹两阔,净深39.2×26.8米;.大殿地宫,方丈室、国师阁、尊客寮。山门基座230m2;
7、:110 m2,居士楼250 m2,僧舍310 m2;
8、院墙:211.45 m2;
9、绿化及铺地:1570 m2;
10、 停车场:4100 m2 ,生活区2560 m2, 龟头以及龟身3650 m2
11、上院佛塔:为七层,台基占地面积1330 m2,通高46.36米.层层设观景回廊。

下图为大雄宝殿、左右配殿、山门布置图。总平面呈龟形,龟眼为圆形水池。
1.jpg
团山寺鸟瞰图
2.jpg
3.jpg

4.jpg

5.jpg
团山寺位于荆门市东宝区子陵铺镇兴庙村三组,座北朝南,距荆门城区30里, 海拔高度226米,垂直相对高度130余米。团山寺因团山而名,山形如龟, 四方群山连绵朝拱,俗名“金龟朝南海”。团山生态植被茂盛,环境优美,风景宜人,九龙潭藏于幽壑,清溪长流山涧,堪称千年吉地。其寺分上下两院,上院位于团山极顶,下院位于团山南坡青龙嘴。
团山寺历代香火旺盛,为荆门州北三大名寺之一。根据清同治版《荆门直隶州志》和该寺遗存的碑刻记载,团山寺始建于唐贞观年间(公元627-649年),宋、元、明、清均有续修,计有山门、前殿、大雄宝殿、后殿,以及三皇殿和百子堂等大小建筑30余间。清朝嘉庆年间又在山顶修建了周长380余米的墙垣环护上院。
团山寺宗派属临济正宗,代有高僧住持。清乾隆年间住持僧为心惇,嘉庆年间有昭全,道光年间有普明,咸丰年间有通慧,光绪年间有广道等,他们弘扬佛法,振兴寺庙,辉煌佛像,使团山寺成为远近闻名的佛教圣地。
民国时期战乱频繁,团山寺逐淅衰落。上院荒芜,只留下残垣断壁。下院改办学校,荆门、钟祥两县学生几百人就读于此。抗日战争时期,团山寺成为北山红色根据地重要活动据点之一,被侵华日军发现后将寺僧残暴杀害,并放火焚烧了寺庙,千年古刹毁于一旦,沦为废墟。
二0一0年北山红色旅游开发有限公司把恢复重建团山寺纳入《北山红色旅游风景区总体规划》。在东宝区政府、区宗教局、区旅游局、区土地局及子陵镇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二0一三年元月,经区宗教部门报省宗教局批准恢复重建团山寺。团山寺得以恢复重建,将成为北山红色旅游区重要人文旅游景点,不仅传承了本土历史文化遗产,同时为北山革命老区带来新的经济增长点,也为信教群众创造了一处良好的宗教活动场所。
规划新建的团山寺充分利用“金龟朝南海” 地理环境,按原寺建筑格局重塑龟形布局,使佛寺依山就势,层层推进,与周围山势形成“天人合一”的完美空间,打造本土经典教建筑杰作。
团山寺上下两院占地总面积55亩,主要经济技术指标:其中上院建筑面积 2000平米,下院建筑占地面积8000 平米,停车场、道路及景观占地面积14000平米,概算总投资8000万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30

主题

1954

帖子

8583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8583
 楼主| 发表于 2020-3-29 10:07:26 | 显示全部楼层
1.jpg
            东宝山“青龙观碑亭”(2010年设计监修)
     该亭座子向午,与原石碑朝向保持一致。 亭因观名:青龙观碑亭
    楹联曰:规分二水翚头角,俯镇四城函道源。
     楹联说明:上联“规分二水翚头角”;即竹皮河、浏河二水汇分于青龙山脚。“翚头角” 即该亭南对东宝塔,东宝塔门上有“长林头角”四字石刻。荆门在隋唐时期曾称“长林县”,“长林头角”喻东宝山为古长林县的“头”和“角”。该亭地理位置比东宝塔低,故“翚”为举扶之意。
   下联“俯镇四城函道源”,即东宝山位踞现荆门城市东城、西城、南城、北城之中。“函道源”;即该亭所座位置为道教青龙观遗址,下临白云洞,白云楼,三皇殿。孕含道教之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30

主题

1954

帖子

8583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8583
 楼主| 发表于 2020-3-29 12:05:00 | 显示全部楼层
重建东宝山读书台设计说明


一、设计依据:根据清同治版《荆门直隶州志》所记载的读书台图样,结合现场踏勘进行设计。
二、设计理念:东宝山”读书台”为荆门三台八景之一,是荆门城市历史上的一处重要人文景观,始建于元末清初,毁于上世纪三十年代,现遗址地形为高约3米*宽约6米的一圆形土包(高出周边地面约3.5米)。此次恢复重建,因该地地基非原地质结构(曾经在抗战时期建过碉堡,地基较松软)为了减少对原地貌的破坏,故基础设计为整体沉台式基座。
三、工程概况:
1、亭台建筑风格按古典规范设计,为传统六角式建筑,为了增加读书台地面空间。台地设计六方向外伸1.1米。
2、梁柱和屋面均为C25钢筋混凝土。屋面、屋面梁、戗梁一次性制模同时浇筑。1:2水泥砂浆找弧、找平,坡度按古建规范计算。防水采用有机硅处理,面铺黑色中号青筒瓦。
3、钢筋采用国标Φ一级钢。
4、混凝土标号:沉台C15,梁、柱、屋面C25砼。
5、所有钢筋搭接均按相关规范下料加工。现浇板内下部主筋不得在跨中搭接,应伸过板的中心线,且搭接长度>=15d且不小于150。板面负筋不得在支坐搭接边锚入边梁。
6、正身椽、沿椽、飞椽采用75*75杉木制作。
7、油漆做法:梁柱、正身椽、飞椽及花格,原子灰膩子刮基底二遍,外喷红色氟碳漆三遍。6根立柱刮一道膩子后裹无纺纱一层,再刮原子灰一遍打磨,面喷红色氟碳漆三遍(色号另定)。
8、宝顶和柱脚为青石制做。(详见施工图)
9、读书台底座:地基整平,100厚碎石垫层,400厚C15砼,四周240宽红砖砌围,钢筋布置(详见施工图),台身内填充三合土夯实,100厚C15砼找平,上铺400*400*30青石板。台沿铺1000*150*400青石,人工凿纹三遍。台座四周立面贴600*300*30青石.栏杆为青石围栏(详见施工图)。
10、天棚为白色,彩绘“龙凤呈祥”图案。
11、屋面水平面积约25平方米,展开面积约33平方米,台座面积35平方米,沉台面积45平方米。沉台基础与地面设计高度为1.75米(可根据现场地基实际情况而调整)。
12、步道顺山脊向南北延伸,再向西接现有公路,总长根据地形现场确定,南北延伸道面积约2700*40米。工作面: 基础整平,50厚C15素混凝土垫层,砖砌台基和立边,2100*300*150青石板(人工凿纹三遍),1000*60*300青石垂带(人工凿纹三遍)。
13、图中除标高以米(m)为单位外,其它均以毫米(mm)为单位。
四、牌匾按规范制作(楹联待征)。
五、石碑安装位置根据现场实际情况确定:碑身设计为2450*1200*200,采用优质青石材料(详见施工图),(记录读书台历史及历代相关诗文)。
碑1:正面:荆门州志读书台文字   反面:“二胡”线描画像及简介
碑2:正面:荆门州志读书台图雕   反面:诗词
碑3:正面:读书台赋             反面:“三孙”线描画像及简介
碑4:正面:重建读书台记         反面:诗词
1.jpg
《荆门直隶州志》读书台图
〔读书台〕在州东山,为“三台”之一,即孙何三兄弟之东山书院旧址也。政和间,朱震与弟巽亦读书于此。其地上接云烟,下瞰城郭,左拱古塔,右揖龙观。古谓东山为文峰,洵不诬也。迨后何、仅并大魁,侑登第,震、巽以良臣兼名儒。虽曰人杰代兴,讵不以地灵欤?世远迹湮,丘墟满眼,盛衰今昔,忉怛徒增。夫东塔为荆门头角,兹台更荆门根基,莫加培护,文运奚隆?成龙既构书院于龙泉,益思表列前贤,以鼓多士。昔陆文安官斯土而教斯民,民至今尸祝而俎豆之,百世师也。夐哉尚矣。若夫乡先生没而可祭于社者,舍孙与朱安归乎?暮春之初,既修讲经台,遂亟构读书台于东堡之中峰,刊碑以祀。登高而眺“三台”,鼎峙城郭间矣。至台址之上下,庑舍之多寡,均非所计尔。
2.jpg
东宝山读书台设计
3.jpg
重建读书台祭东宝山文
    维彼东山,巍峨显赫。上接云烟,下瞰城郭。俯镇四野,经分二河。古邑青龙,长林头角。郁为楚望,蔚为文脉。仙神所驻,菩提所托。凝晖钟瑞,替勷天泽。代产伟人,辈生墨客。三孙科甲,二朱理学,维彼至灵,发而显者。时逄盛世,地运所合。文风丕振,斯台重塑。兴扶文昌,资生地脉。万世呈祥,千秋永卓!
4.jpg

5.jpg
荆楚荆门网讯(罗蒙)穿过车水马龙的万里客运站,一路向东,沿着鳞次栉比的民房,路过种在民房边的一畦畦菜地,逐渐远离熙熙攘攘的人群。沿着青石板的踏步,欣赏着如画美景,拾级而上,六角攒尖的亭顶从四周的绿树中脱颖而出,显得颇具生机。

  据荆门东宝山公园管理处处长刘红兵介绍,“读书台”是根据东宝山景区的规划而重建的,2014年12月初,东宝山公园管理处开始着力修建读书台,经过近4个多月的时间,于5月15日主体工程全部完工,市民在休闲娱乐的同时可以前往读书台感受荆门的文化历史。下一步,我们将对读书台周边的绿化进行修整,在注重园林构图的基础上多种植一些荆门的本土植物,预计花费一个多月的时间,7月初市民就可以看到一个“花果树木春华秋实,绿树成荫花满枝”的读书台。今后,将逐步复建一些台、亭、廊等古建筑,有助于进一步展现荆门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

6.jpg


1.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荆门人文网 ( 鄂ICP备2024035837号-1

GMT+8, 2024-11-1 15:34 , Processed in 0.077851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