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明代诗人咏荆门(笺注) 明代诗人咏荆门 目录(未改,与实际顺序不符) 1读蒙惠壁间诗…………………………………………………………………………龙应 2唐安寺………………………………………………………………………………费思居 3唐安寺傍二泉………………………………………………………………………雷思霈 4蒙惠泉二首…………………………………………………………………………阴子淑 5蒙泉……………………………………………………………………………………徐泰 6掇刀石…………………………………………………………………………………筠庵 7掇刀关王庙……………………………………………………………………………邓英 8关王庙…………………………………………………………………………………林球 9颂陆文安公……………………………………………………………………………沈钟 10象山颂……………………………………………………………………………… 杨洲 11荆门同陆郡守谒象山祠,观蒙惠总阅一池,宋黄山谷明黄慎各书其一………杨一鹏 12谒陆象山祠 ……………………………………………………………………………允贞 13谒文安祠三首(其一)……………………………………………………………刘善庆 14谒文安祠………………………………………………………………………………刘观 15象山…………………………………………………………………………………谭元春 16莫愁曲三首…………………………………………………………………………王世贞 17题郢中解佩亭………………………………………………………………………王世贞 18重阳…………………………………………………………………………………朱祐杬 19九日游唐安寺二首……………………………………………………………………丁济 20唐安寺留题……………………………………………………………………………王骥 21次王骥《唐安寺》韵…………………………………………………………………吴节 22观音岩………………………………………………………………………………王应翼 23观音岩………………………………………………………………………………李维桢 24送孙郎中铨守郢中…………………………………………………………………王世贞 25郢中宋玉………………………………………………………………………………杨慎 26游仙居寺………………………………………………………………………………范勉 27游仙居寺………………………………………………………………………………姚铏 28二泉……………………………………………………………………………………龙瑄 29次龙瑄《二泉》韵……………………………………………………………………钮瑗 30次龙瑄《二泉》韵……………………………………………………………………彭瑗 31二泉……………………………………………………………………………………彭瑗 32子陵山 ……………………………………………………………………………… 王格 33象山寺…………………………………………………………………………………王格 34谒申大夫祠二首………………………………………………………………………王格 35胜境山…………………………………………………………………………………王格 36登大洪山………………………………………………………………………………王格 37鞭尸滩…………………………………………………………………………………王越 38滴水岩赠道士张晦叔…………………………………………………………………郝敬 39李右伯师孟五鼓饯观音岩…………………………………………………………王世贞 40过先侍御祖骨鲠坊…………………………………………………………………王应鼎 41题郝仲舆先生天阶阁………………………………………………………………王应鼎 42放鹰台…………………………………………………………………………………王越 43雨后经观音岩有怀……………………………………………………………………崔桐 44同羽士游观音岩…………………………………………………………………… 45过观音岩…………………………………………………………………………… 乔世宁 46兰台午风……………………………………………………………………………王慎修 47白雪晴岚……………………………………………………………………………王慎修 48蟠龙卷切……………………………………………………………………………无名氏 49象山书院和李提学韵……………………………………………………………………杨廉 50又奉次空同过象山书院…………………………………………………………………夏言 51白龙潭侧有寒亭……………………………………………………………………方山华 52郢署西楼………………………………………………………………………………尹伸 53春日郢司理署中作……………………………………………………………………尹伸 54京山道中………………………………………………………………………………卢雍 55登西堡山………………………………………………………………………………费坤 56小蓝桥………………………………………………………………………………袁中道 57郢中春游曲二首……………………………………………………………………袁中道 58游龙泉寺胡文定墓………………………………………………………………….袁中道 59荆门道上二首………………………………………………………………………袁中道 60过荆门观蒙、惠二泉………………………………………………………………袁宏道 61石桥驿道中…………………………………………………………………………袁宏道 62惠泉…………………………………………………………………………………袁宏道 63汉江别意…………………………………………………………………………….袁宗皋 64仙桥夜月……………………………………………………………………………袁宗皋 65阳台春色……………………………………………………………………………袁宗皋 66白雪风光……………………………………………………………………………袁宗皋 67石城暮雨……………………………………………………………………………袁宗皋 68利涉晴波……………………………………………………………………………袁宗皋 69龙山晓钟…………………………………………………………………………….袁宗皋 70莫愁古渡…………………………………………………………………………….袁宗皋 71扈驾谒显陵…………………………………………………………………………….夏言 72仰止山堂对雪…………………………………………………………………………顾璘 73初夏游龙泉寺………………………………………………………………………….顾璘 74荆门胜概——次刘禹锡《荆门怀古》韵……………………………………………李冕 75棹歌……………………………………………………………………………………李濂 76沙洋秋夜……………………………………………………………………………李大奎 77咏羊左……………………………………………………………………………….李东阳 78石城乐………………………………………………………………………………李东阳 79莫愁村二首…………………………………………………………………………李维祯 80春日郊游野寺………………………………………………………………………李维祯 81郢中四首……………………………………………………………………………李维祯 82送恽员外按察郢中…………………………………………………………………李攀龙 83蒙惠二泉……………………………………………………………………………潭元春 84二泉…………………………………………………………………………………陈绍儒 85过后港柬杨氏叔姪集杜……………………………………………………………费思居 86次王都中海会寺………………………………………………………………………浦源 87登东堡山……………………………………………………………………………偶孟武 88观音岩李本宁饯别……………………………………………………………………邹观光 89如意寺……………………………………………………………………………………高嵩 90九日登观音岩……………………………………………………………………………高峃 91子陵读书台……………………………………………………………………………汪道昆 92谒申大夫祠……………………………………………………………………………谭如纶 93道经观音岩风雨信宿瞻礼拈句………………………………………………………朱国盛 94游观音岩………………………………………………………………………………李起元 95立秋日过泌水岩………………………………………………………………………王学海 96金泉寺二首……………………………………………………………………………王鸣玉 97过象山书院……………………………………………………………………………李梦阳 98初阅纯德山……………………………………………………………………………朱厚熜 附录 读蒙惠壁间诗 ——游唐安寺,观蒙、惠,读壁间袁中郎诗,赋此以记之 龙应 冲衢①疲客路,灌肺得蒙泉。人坐松风下,茶烹谷雨前。 须眉②怀水鉴③,齿颊吐金莲④。何日班荆话⑤,同参一味禅⑥。 作者简介:袁宏道,字中郎,又字无学,号石公,又号六休。荆州公安(今湖北公安)人。(1568~1610)明代文学家,“公安派”主帅,与其兄袁中道、弟袁宗道合称为“公安三袁”。袁宏道始终无意于仕途,万历二十年(1592)就中了进士,但他不愿做官,而去访师求学,游历山川。他曾辞去吴县县令,在苏杭一带游玩,写下了很多著名的游记,如《 虎丘记》《 初至西湖记》等。他生性酷爱自然山水,甚至不惜冒险登临。在登山临水中,他的思想得到了解放,个性得到了张扬,文学创作的激情也格外高涨。 注释:①冲衢,交通大道。 ②须眉,古时男子以胡须眉毛稠秀为美,故以为男子的代称。 ③水鉴,明澈如水之照映,故称。 晋 陆云 《答大将军祭酒顾令文》诗之二:“心犹水鉴,函景内照。” 宋 苏轼 《和黄秀才鉴空阁》:“明月本自明,无心孰为境。挂空如水鉴,写此山河影。” ④金莲,指洗心堂内的睡莲。这里借指袁中郎的诗作。 ⑤班荆,谓朋友相遇,共坐谈心。 晋 陶潜 《饮酒》诗之十五:“班荆坐松下,数斟已復醉。” ⑥一味禅,佛教谓不立文字语言、顿悟而明之禅。《联灯会要·卢山归宗智常禅师》:“师因小师大愚 辞师,问甚处去,云:‘诸方学五味禅去。’师云:‘诸方有五味禅,我这里有一味禅,为甚不学?’” 宋 陈师道 《寄晁载之兄弟》诗:“端能过我三冬学,可复参侬一味禅。” 唐安寺 费思居 青山意不尽,出郭眄细岑。①卓立群峰外,泉声带玉琴②。 云气无处泄,鸟雀聚枝深。水花晚色静,萧然净客心。 寻幽岂一路,登顿生层阴。野寺根石壁,峻址得嵚崟。 山僧衣褴褛,时物正萧深。春深把臂前,飘摇散疏襟。 阮籍行多兴③,许靖力难任④。清闻树杪磬⑤,感动一沉吟。 作者简介:费思居,字瞿如。明末崇祯 三国魏诗人。字嗣宗。陈留尉氏(今属 河南)人。是 建安七子之一 阮瑀的儿子。曾任步兵校尉,世称阮步兵。崇奉老庄之学,与 嵇康、 刘伶等七人为友,世称竹林七贤。 ④许靖字:字文休,汝南平舆 (今河南平舆)人,官至司徒。初侍 董卓。后 刘璋派人招纳许靖入蜀,历任巴郡、广汉太守。 建安十六年,许靖掌管蜀郡。建安十九年, 刘备入蜀,以许靖为左将军长史,后刘备进位汉中王,以许靖为太傅。刘备称帝后,许靖任司徒,次年病逝。 ⑤树杪:树梢。唐 王维 《送梓州李使君》诗:“山中一夜雨,树杪百重泉。” 唐安寺傍二泉 雷思霈 海眼①透山骨,飞声杂梵咒②。如来按指颐③,童子入定后。 作者简介:雷思霈 注释:①海眼:泉眼,泉水的流出口。古人认为井泉的水,潜流地中,通江海,故称。 ②梵咒:亦作“ 梵呪 ”。指陀罗尼中的“咒陀罗尼”,义为总持。即佛菩萨从禅定所发之秘密言辞,有不测之神验。《法苑珠林》卷三七:“尚方中有一人废病数年,垂死。域 往视之……梵呗三偈讫,为梵呪可数千语。寻有臭气满屋,病人曰:‘活矣。’” ③颐,面颊,腮。用下巴示意以指挥人。 蒙惠泉二首 阴子淑 我爱蒙与惠,清泠常四时。中襟绝尘想,对此自相宜。 谁泚蒙山髓?长流不计时。道从川上悟①,岂独濯缨宜? 作者简介:阴子淑,字宗孟,祖先崇阳(今湖北崇阳县)人,徙居四川内江。成化壬辰(1472年)进士,十五年(1479年)知荆门州。其人性情耿直,刚正不阿,爱民如子。州人有《循良十咏》诗赞美他,后升任江西宪司。 注释:①道从川上悟:指《论语·子罕》: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所悟出的道理。此句一作“细看谙道体” 蒙泉 徐泰 露冕行春去①,时清政事餘。泉名周易卦②,石刻象山书③。 湛湛涵寒玉,琅琅响步虚④。天机流动处,不括我心如⑤。 作者简介:徐泰,字任亨,后改字大同,明江阴(今江苏江阴)举人。成化五年(1469)以罗田县尹升知荆门州。颇有惠政。离荆门任后,在家守丧。丧服满,赴京城补官。荆门州民万余人赴阙下,乞仍补荆门。感动皇帝,同意徐泰再任知荆门州事。一时传为佳话。 注释:①露冕,晋 陈寿 《益都耆旧传》:“ 郭贺 拜 荆州 刺史。 明帝 ( 汉明帝 )巡狩到 南阳 ,特见嗟嘆,赐以三公之服,黼黻旒冕,敕去幨露冕,使百姓见此衣服,以彰其德。”后遂成为官员治政有方、皇帝恩宠有加的典故。 ②泉名周易卦,指以周易六十四卦象之四——蒙卦为泉命名。蒙卦,为上艮下坎,山水相交。阴多阳少,以阳为贵。而阳反在上,其气却下行。与屯相背,屯上蒙下,屯进蒙退。一往一复,一降一升,而成循环。 ③石刻象山书,陆九渊曾为张垓所写的“蒙泉”二字立碑,并自书“十月吉旦临川陆九渊立”于其旁。象山,指陆九渊。 ④步虚,道士唱经礼赞。 唐 李白 《题随州紫阳先生壁》诗:“喘息飡妙气,步虚吟真声。” 王琦 注引《异苑》:“ 陈思王 游山,忽闻空里诵经声,清远遒亮,解音者则而写之,为神仙声。道士效之,作步虚声。” ⑤括,用绳或带子结扎,捆束。引申为约束。 掇刀石 筠庵 誓志灭孙曹①,遗恨②裂眦发。石上青龙痕③,看取初三月。 作者简介:筠庵:王国器(1284一?),字德琏,号云庵(筠庵),湖州(今属浙江)人。赵孟颗婿。其学识与词为时所推,《赵待制遗稿》文征明跋称:“国器长于今乐府,杨铁崖极称之。” ①孙曹:指孙权、曹操。 ②遗恨:指的是东吴大将吕蒙袭取荆州事。 ③青龙痕:民间传说关羽攻打襄阳时,曾在关坡扎营驻兵,关羽的营帐就设在掇刀石这个地方。他打了胜仗,常常拖着青龙刀回到帐前的松树下卸甲谈笑,时间久了,在石上磨出明显的印痕。 ①②③④⑤⑥⑦⑧ ① ②③④⑤⑥⑦⑧ 掇刀关王庙 邓英 白马南坡诛两将,掀髯勇冠万人豪。心同翼德①甘臣蜀,义却张辽②不事曹。 祠宇巍巍荆地久,阵云漠漠楚天高。道傍是下清泉涌,尽说当年卓战刀。 作者简介: 注释:① ② ①②③④⑤⑥⑦⑧ ① ②③④⑤⑥⑦⑧ 关王庙 林球 正气薄霄汉,英魂久亦灵。荆州一从事①,鼎足已成形。 效报曹孟德,候奉汉寿亭②。如何麦城下③,援绝势零仃? 父子俱许国④,忠孝垂芳馨。敢取上方剑,正彼阿蒙⑤刑。 作者简介:林球:字天球,一说字沧州。成化四年(1465)进士及第,时任荆门州学正。 注释:①从事:官名。 汉 以后三公及州郡长官皆自辟僚属,多以从事为称。《汉书·丙吉传》:“坐法失官,归为州从事。” 清 侯方域 《陈将军二鹤记》:“其从事 刘子 曰:‘……若移其所以养鹤者养士,庶吾军其振乎。’”此处指关羽。 ②汉寿亭:汉寿亭侯,关羽封号。建安年间,关羽杀袁绍大将颜良,解白马之围,曹操奏请献帝,封关羽为“汉寿亭侯”。在汉代,列侯大者食县,侯小者食乡、亭。 ③麦城:古城名。相传为 楚昭王 所筑。故址在今 湖北 当阳 东南, 沮 漳 两水间。 东汉 建安 二十四年(公元219年), 蜀汉大将关羽为吴将吕蒙击败,败走麦城,即此。 ④父子,指关羽与其子关平。许国,谓将一身奉献给国家﹐报效国家。《晋书·陆玩传》:“诚以身许国,义忘曲让。” ⑤阿蒙,指三国吴吕蒙。孙权劝吕蒙“宜学问以自开益。”后吕蒙苦学﹐笃志不倦﹐学识大进﹐鲁肃上代周瑜﹐过蒙言议﹐常欲受屈。肃拊蒙背曰:“吾谓大弟但有武略耳﹐至于今者。学识英博﹐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后用以谦称自己为没有学识的一介武夫。 ①②③④⑤⑥⑦⑧ ① ②③④⑤⑥⑦⑧ 颂陆文安公 沈钟 先生高见迈常流,政绩当时信独优。志学不须从外得,良能岂待更他求? 雄才真是超千古,善教终看化一州。欲使瓣香①嗟莫及,残碑读罢慨前修②。 作者简介:沉钟 ①瓣香:即“一瓣心香”,佛家语,指心中崇拜。如陈师道诗:“向来一瓣香,敬为曾南丰。” ②前修:犹先哲,前代贤人。 ① ②③④⑤⑥⑦⑧ ①②③④⑤⑥⑦⑧ 象山颂 杨洲 象山不与众山同,万古荆门启聩蒙①。洪范②有篇敷理数,斯民何幸沐清风! 一方贤守终留迹,绝代高人仅属公。我后百年思往泽,谩将诗颂细转砻③。 作者简介:杨洲:明人 注释:①聩蒙:愚昧。 ②洪范:《尚书》篇名,相传为箕子向周武王陈述的“天地之大法”。陆九渊知荆门军时,宣讲《尚书·洪范》中的“敛福锡民”篇章。敷:布,施。 ③细转砻:指慢慢琢磨回味。砻:磨砺。 象山颂 荆门同陆郡守①谒象山祠,观蒙惠总阅一池,宋黄山谷明黄慎各书其一 杨一鹏 蒙泉冲以永,惠泉旨以冽。并源复合流,殊味而齐洁。 真品不雷同,譬彼稷与契②。均在鸿蒙时③,质文隐然别。 枕卧欲生风,烹之时喷雪。象山郁嗟峨④,遗有钦前哲。 陆式济其美,黄字乃双绝。溪外高淙淙,列城响渐灭。 安得顾虎头,为我写香烈。炎飙起陌上,对此忘尘辙。 作者简介:杨一鹏,字大友,明临湘(今湖南临湘市)人,万历进士,历官大理寺丞。 注释:①陆郡守:指陆德英,明广西灌阳人(今广西灌阳县),万历四十四年(1416年)知荆门州。黄山谷,即黄庭坚,字鲁直,自号山谷老人,曾题字于蒙泉。黄慎轩,即黄辉,号慎轩,曾题字于蒙泉。 ②稷:周始祖,姬姓。名弃,自幼喜爱农作物,被舜擢为农官,长期祀为五谷之神。契:商之始祖,治水有功,任舜司徒,掌管教化。 ③鸿蒙:宇宙形成以前的混沌状态。 ④郁:繁盛貌。嗟峨,高峻貌。嗟同“嵯”。 ① ②③④⑤⑥⑦⑧ ①②③④⑤⑥⑦⑧ 谒陆象山祠 允贞 斯文旷百代,俎豆①尚人间。一脉分泉水,诸峰拱象山。 地留贤者泽,天启②圣真关。后进惭窥豹,遗祠空往还。 作者简介:允贞:明代万历年间言官。 注释:①俎豆: “俎”和“豆”,都是古代祭祀用器具;也有奉祀,祭祀,崇奉的含义。 ②天启(1621 - 1627):为 明熹宗朱由检的年号。 谒文安祠三首(其一) 刘善庆 先生道学①贯天人,政事能回世俗淳②。洪范九畴劳讲义,荆门千载颂遗仁③。 山泉混混朝还暮,庭草青青秋复春。几度焚香拜祠下,殷勤为采涧边蘋。 作者简介:刘善庆: 注释:①先生道学:指陆九渊的“心学”。 ②政事能回世俗淳:陆九渊在荆门知军任上,清正廉明,秉公执法。有人告状,他不拘早晚,亲自接见受理。断案多以调解为主,维护社会道德风尚的淳厚。 ③遗仁:陆九渊在荆门执政期间,每逢初一、十五以及节假日他都要亲自去郡学讲学。荆门属于故楚国腹地,好祭神信巫,有正月十五元宵节设蘸求神赐福的习惯。陆九渊召集官吏民众讲《尚书· 湖北天门县)人。 明代 文学家。天启七年(1627)乡试第一。与同里 钟惺共选《诗归》,一时名声甚赫,世称“钟 谭”。他们创立的文学流派称“竟陵派”。 注释:① “谶”:预言;征兆。《后汉书·光武帝纪上》:“宛人李通等以图谶说光武。” ② 象纬:象数谶纬。亦指星象经纬,谓日月五星。晋王嘉《拾遗记·殷汤》:“ 师延 者,殷之乐人也。设乐以来,世遵此职。至师延 ,精述阴阳,晓明象纬,莫测其为人。” 齐治平 注:“象纬,象数讖纬。象数谓龟筮之类;谶纬谓谶録图纬、占验术数之书。” 唐 杜甫 《游龙门奉先寺》诗:“天闕象纬逼,云卧衣裳冷。” 仇兆鳌注:“象纬,星象经纬也。” ③ 气象:指能预示吉凶的云气变化 ④ 函关:即函谷关。 ①②③④⑤⑥⑦⑧ ①②③④⑤⑥⑦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