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门人文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2707|回复: 4

荆门古城墙历史简述

[复制链接]

1055

主题

2052

帖子

9084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9084
发表于 2016-10-26 18:05:4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李勋明 于 2021-3-27 23:15 编辑

                                         荆门古城历史简述
                                             李勋明

     荆门古城始修于南宋绍熙二年(公元1191年),陆九渊知荆门军,奏请朝延筑荆门城。周围长九百余丈,高一丈六尺,女墙高五尺,城墙两面砌砖、建角楼、挖护城渠耗三万串铜钱。宋理宗宝佑二年(公元1254年)赵葵续修。明洪武初年,守御指挥使梅福改由块石重筑,周长985丈(3283.33米),城垛1212个。弘治十四年(公元1501年)六月,山水暴涨,城西北一带城墙皆被冲毁,知州韩铣修补,把城墙西北二面收进百余丈,以远水势。四门各建城楼(东作门、西城门、北辰门、平泰门)。崇祯七年(公元1633年),流贼来犯,知州石琢玉坚守三昼夜未攻破。石琢玉即上请彻底修筑。改建条石墙基,下石上砖,连垛共高二丈,厚八尺,长八百余丈,每包修一丈给粮30石。在学宫门前加筑小南门,曰“南熏门”。故崇祯九年(公元1636年)以后,古城虽屡遭贼袭而无虞。崇祯十五年(公元1636年),李自成克荆门,强攻七天七夜破城,城内公廨坊市尽成灰烬,州府一度弃城,迁往沙洋。    

    清顺治初年,副将张文富督率兵民重修,街市逐渐恢复。顺治十二年(公元1655年),守备官孙光哲复建北门小楼。乾隆九年(公元1744年)夏季,大雨连绵,古城东、西、北三方坍塌二十余处,垛口倒三百余处。州牧舒成龙组织捐修,前后五年完工,计费二千余金。又将南北两门重新修整。乾隆十五年(公元1750年),续修小南门,改“南熏门”为“凤鸣门”,城上建楼,祀文昌神。乾隆十九年(公元1754年)修西门,升高加宽,改南薰门为凤鸣门。道光十七年(公元1837年),州牧吕恂再次倡修。咸丰八年(公元1858年)又进行了一次修补,对5处城门加裹铁皮。后又多次翻修加固。
     清朝荆门古城的总体布局,州署设于城内制高点凤凰台上,形成以州署为中心的五门:东作门、西成门、南薰门(俗称大南门)、凤鸣门(俗称小南门)、北辰门。六桥:板桥、文运桥、塔影桥、三眼桥、来龙桥、北门桥。九街:(府前街、学宫街、后街、内集街、外集街、枣园街、土门街、三里街、水府庙街、十八巷。晚清到民国,街道名称略有变更,响井街(又叫对月街、紫竹街)、十字街、考棚街(也叫棚仓街)、乌盆厂街。人口3万余人,面积达5平方公里,街道总长6公里。三里街以买卖粮油为主,枣园街以买卖木料、柴炭、煤为主,十字街为主要商业区。原府前街划分为州东街俗称东门街)、十字街、州西街(俗称西门街);学宫街改称府前街,后街分为后街与关庙街;土门街以一道牌坊为界,北段为南台街,南段仍称土门街。均为石板路面。全城街总长4132米,宽度一般为5米(交叉口7米),城区总面积约5平方公里。
     明清荆门城市功能划分为:城东商业作坊区,城西行政人居区。商业区则分布在城东一带,衙署、学宫及相应行政首脑机关均分布在城西。凤呜门至现公安局驻地南北一线为首脑机关区,因而建筑布局更为讲究。根据同治版《荆门直隶州志》记载:凤呜门外还建有龙门坊,左门额“腾蛟”,右门额“起凤”,正门前文运挢南设风水照壁以聚祥瑞,竹皮河下建二闸抬高水位与城内内泮水池遥相呼应,以活地脉。城门上修文昌楼,东竖魁星阁,西立文峰塔,以壮文风。从凤呜门内向北依次为:内泮水池、牌坊、棂星门、仪路、黉门、射圃、大成殿(文庙)、名宦、乡贤祠、明伦堂、儒学署等,一直延伸到首脑机关州署。这些建筑以白龙山为屏障,座北朝南,既占踞了州城来龙之正脉,又避开了冬季沿汉水槽南下贯入城区的强冷风带,其建筑布局集天、地、人和谐相与之大成。
    荆门古城四门命名颇有讲究,北辰门和凤呜门寓龙腾凤舞,东作门与西成门寓东作西成。北辰门配属八卦坎水方,寓蛟龙遇水则活。东作门居八卦震雷方,配属春雷,寓求商贾兴旺。西城门居八卦兑泽方,配属天泽,意迎山接水。南薰门居八卦离方,配属为风,寓接纳祥瑞之气, [孔子家语]曰:“南风之薰兮,可以解吾民之愠兮”,南薰门以此而名。
     根据相关史料记载,民国时期荆门古城墙周长七里三分,城内外大街小港都是砖石路面,房屋多是石墙布瓦,土石结构。最大的房屋有11重,一般的三四重。当时城区房屋总面积为70.04万平方米。日军入侵,城区在1938年11月4日和1939年2月21日两次遭日机轰炸,炸毁房屋达30%,响井街、东门街、十字街、关庙街、后街、外集街和南台几乎荡然无存。为防止日军入侵,快速疏散城内人口,1938年进行了第一次拆除城墙运动,日本入侵后又毁城修路,仅剩下了5个城门,解放后逐步倒坍。1959年改造工商街折掉东门后仅剩下南薰门和凤鸣门,前后修建了近900年的荆门城垣从此消失。
    
   



0002.png
凤鸣门现状立面图


003.png
南熏门现状平面图


004.png
南熏门现状立面图


488777.png
城门复原图
2558.jpg

0022.jpg

0589.jpg








001.pn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55

主题

2052

帖子

9084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9084
 楼主| 发表于 2016-10-27 11:20:22 | 显示全部楼层
(荆门直隶州志):
                                                荆门州城图说
〔荆门城〕在蒙山东。宋光宗绍熙二年,陆九渊知军时筑。周围九百余丈,高一丈六尺,女墙高五尺。理宗宝佑二年,赵葵重修。明洪武初,守御指挥使梅福复加修筑,皆用石。弘治十四年六月,山水暴涨,城西北一带皆颓,知州韩铣补之。西北二面收进百余丈,以远水势。四门各建城楼,东曰“东作”,西曰“西成”,南曰“平泰”,北曰“北辰”。城北故有池,其西、南、东三面则疏蒙、惠水为池,筑闸启闭,此后科目甚利。崇祯七年甲戌春,流贼来犯,知州石琢玉坚守三昼夜,得不破。贼谣曰:“豆腐城,铁石人,且放下,待来春。”贼退,琢玉即上请彻底修筑。每粮三十石,令修城一丈。下石上砖,连垛共高二丈,厚八尺,周围计八百丈有奇。又添小南门于学宫前,曰“南熏”。岩城屹立,俨然雄镇矣。故崇祯九年以后,虽频岁被寇,赖城坚得无虞。至十五年,闯贼百计攻城,署州卢学古率僚佐、绅士固守,砖石击贼甚多。贼怒,攻益急。用云梯入城,城遂陷。公廨、坊市尽成灰烬。顺治初,副将张文富督率兵民重修,乃有今城。十二年,守备孙光哲复建北门一小楼。司土者相继招徕,南、北、西关及枣园,烟火相望矣。乾隆九年夏,大雨连朝,积水壅遏,城之东、西、北三面坍二十余处,垛口倒三百余。州牧舒成龙估详捐修,五年分办。自十年至十四年,每岁加工修筑,计费二千余金。南北两门,重加修整。十五年,复捐修小南门,改“南熏”曰“凤鸣”,城上建楼,祀文昌。十九年,捐修西门,升高加阔二次,又费三百余金。壁垒坚固,女墙竣起,城门亦壮观瞻矣。自是八十年来,雉堞残缺,楼楯倾圮。道光十七年,州牧吕恂捐廉倡修,合邑绅耆共勷义举,期年工成,克复旧观。诚哉,江汉之保障,荆襄之藩篱,而非徒以固吾圉也。
城门
东曰“东作门”西曰“西成门”南曰“平泰门”北曰“北辰门”小南门曰“凤鸣门”
土门在凤鸣门外,南台内郁风气,外壮形势,近示固守,远昭盘诘,为南北之通衢,门久圮。明万历乙巳,州牧阮上卿重修,复建文明楼于上,中祀魁星。道光十三年,州牧宋国经重修,各有碑记。见《艺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55

主题

2052

帖子

9084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9084
 楼主| 发表于 2016-10-27 21:01:09 | 显示全部楼层
180100lc2hxy20wdp0rkra (1).png

180605qwdbwziiccwfmxju.jpg

180613nqf5lelffxlezgix.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55

主题

2052

帖子

9084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9084
 楼主| 发表于 2016-10-27 21:55:25 | 显示全部楼层
154423ekpk9liellfzkolh.jpg

荆门古城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主题

17

帖子

43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43
发表于 2016-10-28 12:37:38 | 显示全部楼层
重修城垣记
刘世兰(天门举人)
古者建邦域民,设险固圉,必藉金汤为保障。荆门,古南郡地,南捍江陵,北援襄樊,尤为冲要之区。盖一隅而全楚之雄据焉,则增陴浚池,非司牧之责乎?考宋自陆象山夫子知军时,始创筑城垣,至明守御使屡加修补,经闯贼攻陷,崩搨不堪。国初定鼎,副将张公督兵民重修,后积水壅遏,倒坍数十余处。赖前州牧舒公估详捐修,始复旧规。是城之屡毁屡兴,深赖前人多方绸缪矣。自舒公后历数十年,壁垒已多残缺,女墙渐至倾圮,所谓一方之保障,奚恃也。州人纵有修复之志,而工程浩大,经费维艰,是以畏难中止。道光丁酉岁,瑟堂吕公,直隶房山人也,恭膺简命,来牧兹土。下车后,留心民瘼,兴利除弊,百废具举。省视城垣,毅然以为己任,即捐廉倡修,并集阖城绅耆同勷斯举。各乡士民急公赴义,莫不踊跃输将,乃择期卜吉,运砖石,称畚筑,周围高厚俱有法度。期年之间,鼛鼓弗胜而大功告成,不愆于素崇墉仡仡,竟同偪阳之坚,雄镇巍巍,迥异渠丘之恶。非独阖州士民重庆安堵,即星使往来,冠盖过境,亦足壮其观瞻。是公之大有造于荆门,近可继美于张、舒二公,而远绍徽于陆夫子乎。且公又勤于课士,以振兴文教于龙泉书院,复捐廉修葺,讲舍聿新。俾多士肄业其中,枕葄图史,共期上进,此更公造士有方也。州人士方以公为召父杜母,长依宇下,永沾慈云之覆。奈何长林方享百世之利,而我公已罹二竖之灾,旬日内竟至不起。于戏!公之德泽,阖州感之,阖州何日忘之?爰将公修筑城垣始末,谨勒石以志不朽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荆门人文网 ( 鄂ICP备2025098284号-1

GMT+8, 2025-4-11 17:20 , Processed in 0.058420 second(s), 2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