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门人文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401|回复: 7

叫响象山文化的品牌

[复制链接]

125

主题

285

帖子

1054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054
发表于 2019-1-22 09:13:4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叫响象山文化的品牌
楚  牛
      龙泉公园更名为象山公园的话题,引起大家的广泛关注并进行了热烈的讨论,笔者止不住也想说几句。从个人的认识和理解出发,笔者是积极支持更名的:龙泉公园更名为象山公园,使公园的地理形象显得更为开阔,文化内涵更为丰富。
      关于象山的得名,清代《荆门州志》有明确记载:蒙山,在州西门外半里许。汉名半月,隋曰峨眉。后人以其形似象又名象山。宋陆九渊知军讲学象山下,取于自号。山下有蒙、惠、龙、顺四泉。由此可见,象山是大景观,龙泉仅为山下四泉之一。龙泉公园依龙泉取名,突出了以龙泉为代表的自然景观。现在公园进行了大范围的扩建与改建,更名为象山公园,符合公园建设的现状,放大了公园的地理形象。更为重要的是极大地丰富了公园的文化内涵,它可以把最具荆门特色的象山文化和象山一带的自然景观全部囊括在内。
      什么是象山文化,说法不一。有人把象山文化与陆九渊文化等同起来,本人觉得过于狭隘。我们应该放开视野,展示荆门海纳百川、兼收并蓄的文化胸怀,正确认识象山文化的深刻内涵。象山文化应该是象山区域所蕴含的各类文化的总称。其中包括以陆九渊为代表的心学文化、以老莱子为代表的道教文化和孝文化、以舒成龙为代表的书院文化、以唐安古寺为代表的佛教文化,等等。
     象山之名与陆九渊息息相关,象山文化最核心的内容自然是以陆九渊为代表的心学文化。陆九渊,生于1139年3月,字子静,抚州金溪(今江西省金溪县)人,南宋哲学家,陆王心学的代表人物。因讲学于象山书院,被称为"象山先生",学者常称其为"陆象山"。陆九渊为宋明两代"心学" 的开山之祖,著有《象山先生全集》。明王守仁继承发展其学,成为"陆王学派",对后世影响极大。2016年5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历数中国传统文化的10种主要学说和25位思想大家,陆九渊赫然在列,可见陆九渊在中国思想文化史上的重要地位。史载:陆九渊“ 绍熙二年(1191年),知荆门军,创修军城,稳固边防,甚有政绩。绍熙三年十二月(1193年1月)卒,年五十四。追谥文安。”他在荆门任职时间虽短,但政绩赫赫,是荆门历史文化中值得大书特书的一位思想大家。
     象山文化中还包括老莱子文化。老莱子是一位存疑人物,或为老子在历史中的另一名字。他是春秋晚期思想家,道教的代表人物之一,著书立说,传授门徒,宣扬道家思想。他还是中国民间传说中二十四孝人物之一。他出生于楚康王时期,卒于楚惠王时期,有说他曾隐居荆门,也有说他就是荆门人。清代荆门知州舒成龙就曾在象山恢复建设了老莱子山庄,后损毁消失。老莱子应该是荆门历史上重要的文化人物,可惜现存资料太少。龙泉公园也建有老莱子山庄,内有二十四孝蜡像馆,突出了孝文化的主题。
     象山文化中另一重要的文化主题是清代舒成龙任荆门知州时建立的书院文化。舒成龙公元1743年始任荆门州知州。在任期间,荆门经济繁荣,治安良好,官民关系融洽。他尊重贤能,培育人才,先后在荆门州城、沙洋镇、马良山三地修建龙泉、汉上、内方三书院,选送优秀子弟课读。特别是位于象山脚下的龙泉书院,可说是舒成龙的精心之作。他带头捐出自己的俸银,并发动同僚及绅士们捐赠,共筹集到七千多银两,在龙泉东北的旧书塾上建起了“龙泉书院”。书院内设三堂(洗心堂、方塘、东山草堂)、两馆(春华馆、秋实馆)、两斋(敬业斋、乐群斋)、两轩(寄畅轩、会心轩)。同时,围绕书院建起诸多人文景观。在书院周边建有“荆园”、“全忠祠” “得月台”等;引龙泉、蒙泉、惠泉之水穿越九曲桥、书斋、讲堂,注入文明湖,湖畔亭台楼阁,美不胜收;在书院附近修建老莱山庄、孝隐亭,以纪念老莱子;扩建陆文安公祠、并选择陆夫之祠后半山造一台,题名“讲经台”,称其为陆九渊教化民众讲经处;又在讲经台旁构一亭,题名《仰止亭》,取景仰心学大家陆九渊之意。舒成龙是象山文化的重要构建者,也是推动荆门文化发展的大功臣。
     象山文化的内容是很丰富的,过去我们做过一些发掘、整理和宣传工作,但显得重视不够、力度不大,因此影响也不够大。龙泉公园更名为象山公园,有利于进一步叫响象山文化的品牌,提高公园的文化品位。希望有关部门能够通过公园更名,进一步挖掘象山文化的深刻内涵(比如以老莱子为代表的道家文化、以唐安古寺为代表的佛教文化等等),提炼文化主题,在公园建设和发展中,突出荆门特点,展示象山文化,使人们在休闲游园之时,得到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和启迪。同时,为加大荆门的对外宣传力度,扩大荆门影响,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荆门人文网 ( 鄂ICP备2025098284号-1

GMT+8, 2025-4-19 08:34 , Processed in 0.060973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